万里路微课程第93期丁冬冬高ACA
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本视频大小为82M,建议在WiFi下观看)
斜视的定义
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偏离目标,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通常是一眼注视,另一眼偏斜,而非双眼同时偏斜。
斜视的分类
①按眼位偏斜方向: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混合性斜视。
②按眼位偏斜能否被融合机制控制:隐斜视、间歇性斜视、恒定性斜视。
③按偏斜的眼别:单眼性、交替性。
④按内斜视与调节的关系: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
⑤按发病年龄:先天性内斜视、获得性内斜视。
⑥按诊断眼位斜视度是否相等:共同性、非共同性。
⑦内斜视的分类:先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高AC/A性内斜视
(一)定义
视近内斜量大于视远斜视量(≥15),其原因是由于一定的调节产生过量的调节性集合运动。也称高AC/A性调节性内斜视。
1、发病年龄:
1)2~5岁之间,临床中更常见的是2.5~4岁;
2)内斜现象间歇出现,即看远、看近内斜量不同,看远时调节少,所以没有明显的眼位出现,而看近由于调节量大而更容易出现内斜;
3)即便看近也可能会出现间歇性内斜,原因是用笔式电筒这种注视视标,并不是一个精细的调节视标,看这种视标时,孩子的调节量用得少,所以眼位不会很明显;而看类似于卡通画这种需要精细调节的视标,孩子的眼位就会很明显了。
2、高AC/A,通常≥7。
3、看近内斜度大于看远(≥15)。
4、多为中度远视,偶见正视或近视患者。
5、双眼无明显差异,弱视眼主要见于未被矫正的屈光参差患者。
6、内斜明显时常伴有单眼抑制。
7、调节近点正常。
(二)治疗
1、屈光矫正
远视眼:一般全矫处方配镜,根据眼位变化量,如果全矫处方配镜看远仍然会有眼位残留,也可足矫处方配镜;
近视眼:全矫或欠矫。
2、弱视治疗
3、ADD:儿童一般+2.50D~+3.00D,因为儿童手臂比较短,需要更多的下加。
4、手术矫正:以上处理方式处理过后,仍然存在内斜视,我们才用手术方法来进行矫正。
(三)案例
为什么AC/A初诊时不检查,一个月后才检查?
1)睫状肌麻痹前,不能得到患者的屈光不正度,睫状肌麻痹后,得到屈光不正度,但调节功能被麻痹掉了,也就无法检查AC/A了。所以我们一般选取第一次复查来进行AC/A的检查。
2)当患者是远视时,我们不好确定内斜视是屈光不正导致的,还是高AC/A导致的,所以我们首先解决屈光不正的问题,再来看AC/A。
临床上一般先进行屈光矫正,一个月复查时,看眼位的变化量。如果是单纯的屈光问题,复查时眼位是正常的。如果不是单纯的屈光问题,还存在高AC/A的问题,那么在复查时,会发现看近时残余内斜,看远时内斜一般没有了。案例中的孩子就符合这样的特点。
(四)总结
1、处理思路:屈光矫正,结合add下加,通常下加+2.50D~+3.00D。
2、疑难:
1)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如何进行视力检查、屈光检查、眼位检查等;
2)如何在第一次检查时,就能够发现患者AC/A的倾向,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3、提醒大家:高AC/A性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高AC/A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远视度数可能会消失,也是仍然需要戴镜的。因为临床显示,人的一生中AC/A改变量是很小的,所以即便远视消失成为正视或近视,可能仍然需要下加光。区别在于,7岁以下的孩子,我们一般给+2.50D~+3.00D的下加,而青少年或成年人,由于手臂长度增加,可以拿远,因此可以选取+0.75D~+1.25D的下加光。
往期微课程回顾
年课程合集
第49讲:王琦-特殊检查
第50讲:盛夏-调节异常的分析
第51讲:沈园-角膜接触镜的安全配戴
第52讲:武麟添-加工流程
第53讲:邓振媛-个性化的验光流程
第54讲:丁冬冬-视觉训练的临床应用(上)
第55讲:丁冬冬-视觉训练的临床应用(下)
第56讲:武麟添-棱镜眼镜的加工
第57讲:盛夏-近视眼处方原则
第58讲:王琦-调节不足的诊断与处理(上)
第58讲:王琦-调节不足的诊断与处理(下)
第59讲:沈园-眼部健康检查-裂隙灯
第60讲:武麟添-镜架调整思路
第61讲:丁冬冬-远视眼的处方原则
第62讲:邓振媛-调节不足的训练方法
第63讲:常勇强-角膜形态1(曲率仪)
第64讲:武麟添-眼镜的检验
第65讲:盛夏-散光眼的处方原则(上)
第65讲:盛夏-散光眼的处方原则(下)
第66讲:王睿-调节过度的诊断与处理(上)
第66讲:王睿-调节过度的诊断与处理(下)
第68讲:张威-镜片材料介绍
第69讲:王琦-眼位与处方原则
第70讲:江洋琳-集合异常的分析与处理(上)
第70讲:江洋琳-集合异常的分析与处理(下)
第71讲:常勇强-角膜形态2(地形图)
第72讲:丁冬冬-渐进镜片的设计
第73讲:邓振媛-视功能检查异常含义(上)
第73讲:邓振媛-视功能检查异常含义(下)
第74讲:陈麒文-集合不足的诊断与处理
第76讲:常勇强-PAL的人群筛选
第77讲:王琦-假性近视
第78讲:王琦-集合过度的诊断与处理
第75/79讲:沈园-散光隐形眼镜的验配
第80讲:丁冬冬-测量瞳高、瞳距
第81讲:丁冬冬-调节相关成人戴镜不适
第82讲:盛夏-集合不足的视觉训练方法
第83讲:沈园-SCL随访复查及处理
第84讲:常勇强-PAL的加工流程
第85讲:邓振媛-老视验光
第86讲:丁冬冬-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训练方法
第87讲:王琦-与视力相关的眼部疾病
第88讲:常勇强-PAL售后案例分享1
第89讲:杨士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第90讲:江洋琳-视觉训练在弱视中的应用(上)
第90讲:江洋琳-视觉训练在弱视中的应用(下)
第91讲:常勇强-隐形眼镜眼部并发症
第92讲:常勇强-PAL售后案例分享2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马上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一名幼儿教师的忏悔为何斜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