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儿趴窗台1小时只为看动画片,孩子爱
白癜风怎么治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80.html
最近,网上一段爸爸拍摄女儿的视频“火”了,这位爸爸发现,女儿趴在窗台上一动不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仿佛一个“思想者”雕塑。他走近后顺着女儿的目光往远处一看,原来是在看动画片!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爸爸哭笑不得,因为他为了防止女儿近视,每天只让她看15分钟的电视。结果女儿发现了窗外的一个“宝贝”,于是趴在窗台上纹丝不动,专心致志看“远程”电视!
在网友感慨这个宝贝“视力也太好了点”“好可爱”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孩子们看这些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手机、电脑等)到底有没有危害?要限制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时间,限制多久才算合理?具体应该如何限制呢?
长时间盯着近物都容易近视
我们要先了解眼睛近视的原理。对于视觉成像,眼部的晶状体是一个很重要的介质,它像生活中的凸透镜一样,将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图像正落于视网膜上。当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厚,使原本落于视网膜后的光线折射得更近;当看远物时,晶状体则变薄,使原本落于视网膜前的光线折射得更远,如此图像才能正好落于视网膜上,人们才能看清楚物体。
睫状肌收缩太紧,晶状体过厚,会使成像位于视网膜之前,造成近视。
而调节晶状体厚薄程度的,就是睫状肌。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被拉平变薄,这时我们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我们就能看清近物,但如果这个状态保持太久,睫状肌会逐渐僵硬,无法像原先的那样灵活伸缩,晶状体也就很难调整形状。这种状态就容易产生近视,但不是看手机、电视或电脑就会引起近视,而是近距离、长时间地盯着一切物体都容易引起近视。
蓝光对人体有害吗?有,但分情况
都说要“防蓝光”,那蓝光究竟对人体有害无害?首先,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能量最低,蓝紫光则波长最短,能量也最大。而蓝光分两种,一种是波长在~纳米的蓝光,一种是~纳米的蓝光,真正有害的是前者,名为“高能短波蓝光”,它会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引发视网膜色素细胞衰亡,导致眼睛出现黄斑病变,进而影响眼睛视力;后者则是对人体有益的蓝光,它能使人们在工作学习时保持精神兴奋,提升专注力。
不过,目前的手机、电脑等设备投射出的蓝光波长较短,长时间使用对人眼伤害很大。而且,手机里的“护眼模式”虽然将屏幕色温进行一定调整,使屏幕呈现“昏黄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蓝光,但蓝光并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减少了30%~40%左右,而且屏幕变暗了需要人更集中地注视,眼睛的负担会增加,所以并不是开了“护眼模式”就万事大吉了。虽然短波蓝光对视网膜细胞有伤害,但不代表人眼接收蓝光一定会导致近视,而是和照射量有关,因为眼睛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都会吸收一部分蓝光,使视网膜少受蓝光的伤害。
伤眼的还有光的亮度
不知道你在看手机或电脑时,是否曾觉得屏幕太暗而调高亮度,甚至经常调到%?这其实也很伤眼睛,因为人眼对光的亮度有舒适范围,既当光的亮度处于~尼特(发光体的亮度单位),人眼对光的视觉感受和健康感受都比较好。
然而,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如手机屏)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视觉体验,出厂设置的默认亮度往往为%,亮度在尼特以上,极大超过了人眼舒适的光亮度范围。长时间过高的亮度会导致眼睛疲劳,容易引发干眼症、角膜炎,进而损坏视力。
1小时内最好,但“怎么看”也重要
由上所知,我们只要保证孩子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要太长,确保屏幕的亮度不要过高,孩子近视的概率也能大大降低。但限制多少时间才合理呢?美国儿科学会、心脏协会等组织都建议:2岁之前的孩子不要看,2岁之后的孩子应限制在一天1小时以内。但是,到底直着身体看好,还是侧着身体看好?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呢?
如果是看电视,要保证孩子的身体正对着电视,任何躺着、趴着、斜视、贴近观看的姿势都容易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如果是看手机、电脑,也要尽量坐直并保持眼睛平视;人距离电视至少要有2~3米远,和手机电脑的距离应有40~60厘米。
要想让孩子听话,爸爸妈妈可以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什么时间段、场合可以使用,一旦违反规则会受到什么惩罚,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然后明确下来,并严格执行。还可以举办家庭茶话会,一起讨论大家都看了什么内容,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这样既加深了亲子间的互动,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思考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病例报告丨脑积水分流术后患者可逆性上视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