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爱松赵亚东田字格漆宇勤
作者简介:爱松,本名段爱松,云南昆明晋宁人,中国作协会员。出版诗集《巫辞》《弦上月光》《在漫长的旅途中》《天上元阳》、长篇小说《金缕曲》、长篇纪实文学《云南有个郑家庄》等。
恍如神谕
爱松
域音最初的一个音,来自远方,里面充盈着奔忙的脚步,在奔忙的脚步声里,还有饥饿、战争、挣扎、迁徙……它们在远方一直响个不停,“来吧,到这里来,这高高低低的梯田,才是你们真正的故乡。”
第二个音,来自地底,里面涌动着岩浆愤怒的闷吼,在岩浆的闷吼声里,稻谷的种子在悄悄发芽,它们在路上一直响个不停,“来吧,到这里来,这金黄一片的梯田,才是你们真正的故乡。”
第三个音,来自天空,里面飘荡着千万朵云霞,在飘荡的撞击声里,一场场雨水哗哗落下,它们在山谷一直响个不停,“来吧,到这里来,这滚滚朝前的红河,才是你们真正的故乡。”
第四个声音,来自山林,里面交织着各种鸣唱,在鸣唱声里,一股股清源涓涓流出,它们在红河一直响个不停,“来吧,到这里来,这明明晃晃的梯田,才是你们真正的故乡。”
第五个声音,来自蘑菇房,里面燃起了熊熊火塘,在火焰噼噼啪啪的燃烧声里,
一个个蓝色的精灵跳了出来,它们在身边一直响个不停,“来吧,到这里来,这漫山遍野的寨子,才是你们真正的故乡。”
第六个声音,来自梯田,里面万物窃窃私语,在交谈的声里,一个个影子跳了出来,它们在心间一直响个不停,“来吧,到这里来,这火火热热的元阳,才是哈尼人真正的故乡。”
影子从一个影子移到另一个影像,光芒穿透了哀牢大山,这些沉重的山脉,涌动着梯田的经血。
造物者的手,挥来一阵阵风交错的影子,如鹰隼般疾驰,它衔来星星的位置
安放在了,梯田的最中央。
从一点黑,移向另一点白;再从一点白,移动另一点黑,一个民族藏身于哀牢,藏身于梯田,他们足下的体温,在山林间发酵。
白鹇轻盈的飞翔,落在永恒的故乡,它身后的影子,沿着梯田拾级而上,巍巍哀牢啊!被时光和翅膀,穿成一串又一串。
还有云雾中的蘑菇,化作梯田之下,村村寨寨温暖的家房,燃烧的火塘,投向它生命的背影,一个古老氏族,在火焰和星光中,迈出蹒跚的脚步。
从一群影像到一个潮湿的背影,从一片光芒到另一棵稻谷的金黄,从红河之水到南海之滨,真正照亮梯田的,是朴实的哈尼族人,他们却用大山与河流,将自己的名字悄悄隐藏。
物状没有圆的外形,它们却能在天地间,自由滚爬。没有方的外貌,它们却能在风雨中,恪守独立。没有温暖的子宫,它们却能把诸多生命,孕育在自己体内。没有箭的力量,它们却能用柔软的泥土,让一个民族低头弯腰。
哦,它们是什么样的呢?弯弯曲曲的线条,它们在计算什么呢?是天地的距离,还是人世的重量;是历史迁徙的厚度,还是今朝开掘的长短。
长长短短的手脚,它们在忙碌什么呢?是四季的劳作,还是纵情的歌舞;是盛大的狩猎,还是虔诚的祭祀。
高高低低的身躯,它们在盼望什么呢?是旭日初升的暖阳,还是雷电交加的夜晚;是繁星密布的苍穹,还是悠远迷离的绮梦。
坑坑洼洼的土地,它们在等待什么呢?是涓涓细流的灌溉,还是江河咆哮的冲击;是五谷丰登的收获,还是犁铧翻动的痛快。
它们,还在变化;它们,还在守望。更大的水,流动着前方;更高的山,绵延着远方。它们样子,就是这个民族样子;它们的性情,就是这个民族的性情。它们,和哈尼族一起,成为元阳大地上,流动生息的子与民。
绘彩面对梯田,只有黑色,才能召唤庄重的神灵。面对神树,只有黑色,才能虔诚地祭祀。面对自己的族群,只有黑色,让我们忍耐前行。
红河之水,流淌着什么,你可以把手探进去,那里有你,触摸不到的温度。红河之水,激荡着什么,你可以把脚抻进去,那里有你,抵达不了的建筑。红河之水,漂游着什么,你可以把身子放进去,那里有你,一心的归属。红河之水,过滤着什么,你可以把眼睛放进去,那里可以,清洗世界的污垢。
金黄色是有重量的吗?被压低的梯田,是不是它的重量。金黄色是有生命的吗?被收割的稻谷,吃进了哈尼族人的肚。金黄色是梯田的灵魂吗?被清风吹拂的山林,安息着哈尼族人。
绿色的秧苗,栽进了梯田,这生命的青春,在哀牢山遍地扎根。绿色的秧苗,生长在梯田,这生命的火焰,在元阳熊熊燃起。绿色的秧苗,成熟在梯田,这生命的顶点,在细雨下沸腾了。绿色的秧苗,收割在旷野,这生命的轮回,在秋风中召唤着。
蓝天照进了梯田,这明晃晃的倒影,空出了什么?蓝天漂浮着云彩,这慢悠悠的轻盈,将要落下什么?蓝天飞来了白鹇,这吉祥的神鸟,身后尾随着什么?
红河“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唯一能把哀牢山系紧的,是这条彩色的飘带;唯一能把云南,从中间一分为二的,是这条滚滚向前的大河,在巍山源头,它是细碎的、不起眼的水流,在越南注入南海之后,它成了浩瀚与渺远的巨洋。
云贵高原的鹰,打探过,哀牢山最深处的秘密;云贵高原的牛,耕犁过,红河两岸的土地,但,只有这里的秘密,被分割成了,千千万万闪光的镜面,只有这些镜面,成为元阳,通往上界的天梯。
每一组丘陵,环拱着盆地;每一个盆地边缘,无数的细流,推动着石头,石头、石头,红河水里的石头,在一个季节,比骏马还要奔跑得快;在另一个季节比骨头还要清白。
阳光把红河之水,运往梯田之上;季风把梯田之水,送到云层之上;云层把红河之水,推到了雷鸣和闪电之间,撞出生命的甘露,甘露、甘露,滋润哀牢山每一寸,干皴欲裂的肌肤。
梯田的堤坝啊,再把哀牢山,光鲜的部位展露,让命运漫漫,回归到红河,成为新的水流,流向滋养万物的归途。
作者简介:赵亚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十月》《花城》《作家》等报刊。曾参加《诗刊》社第三十一届青春诗会,结业于鲁迅文学院三十一届高研班(诗歌班)出版诗集三部,获奖多次。
它们
赵亚东
顶撞落日的牛
黄昏的时候,我家的牛,把落日给顶撞了。当我奔跑着去告诉父亲时,落日已经流出了一滩暗红色的血。整个村庄都染红,瑟缩着。我万分惊恐,感觉到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我的父亲却对此无动于衷。
我家只有一头牛,再多一头就会占满整个院子,再少一头,院子就会被风吹跑。一头牛,在夜晚时,躲在黑暗中,它很少说话,只是用它稚嫩的角顶着天上的星群。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在一个寂静的秋夜里,我隐隐地听见某种声音在涌动着。我悄悄起身,来到院子里。我第一眼就看见了它——那头牛,它弓着身子,两只角顶着苍穹,用尽了全部的力气,而那正在缓缓下坠的北斗七星正卡在半空。我不知该如何是好。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泪流满面。我的泪水很快就被风吹散了。
还有一次,父亲把这头牛委托给我照看。我们一起去森林边的草滩上去。它吃草,我吃野山楂。我们各有所爱,但是都保持同样的姿势——低着头。我的父亲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他常常自言自语:要想吃一口饭,就要学会低着头。这头牛好像听懂了他的话,在吃草的时候很少抬头,也很少说话。
有时候,我和这头牛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有一次,我们在清晨时去河边散步。我想顺着流水往下走。它想顶着河水往上走。我们谁也不能说服谁,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它突然转身,来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双角顶起我,狠狠地抛向远处。我不能战胜它,当我从恐惧和晕厥中醒来,只能默默地跟在它的身后。
我们在漆黑的夜晚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轮残月在它的角上摇晃着。我的眼睛慢慢地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听到它沉重的喘息声。天地之间,只有一条裂隙,容得下我半个身子。我走了整整一个夜晚,天亮时,它已经没有了踪影,而我已是满脸皱纹。我对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再有记忆,唯独它的角顶住我肋骨时,发出咔咔的响声,和这些年我忘记父亲的嘱咐,坚持抬头吃饭,那被尘土迷住的眼睛。
看不见尘世的马
它到底能不能看见——通往村庄那长满蒲公英的小路,路边水洼里月亮黯淡的面孔,那些飞起的蜻蜓轻薄的翅膀,袅袅升起的炊烟被风吹散时的不甘与挣扎。它是否看见了这一切?当我躺在它的背上,仰望着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听见它们的长鸣,它是否也和我一样充满了莫名的悲伤。
一匹看不见尘世的马,却把整个尘世都驮在背上。它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又什么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当我的母亲因为少收了一担玉米而哭泣时,它用头轻轻地撞击着她的肩膀。当我的父亲因为醉酒而在河边迷路时,它用牙齿撕扯着他的衣襟,把他带回村庄。当我因为恐惧夜晚的黑暗而在独自回家的路上颤栗时,它仰天长嘶,叫醒了所有的星星。
看不见万物的马,却以无比的悲悯,爱着它们。它独自走在田地里,四蹄从容地避开那些在风中颤栗的小苗。它独在河堤上徘徊,但是从未因此而掉进水中。它独自在雷电中穿行,但是从未被击打过胸膛。它独自在草原上行走,没有一次不叩拜我们的祖坟。它独自仰望天空,但是没有一滴雨水敲打过它的额头。
一匹看不见天地的马,却执掌着白昼与黑夜的轮回。夜深时,它独自在院子里,很少发出声音。它守望着虫蚁和默默生长的草木。它是一个看守。它是一个从不淘气的孩子。它也宽容过偷马的盗贼,当它们抓起缰绳,它只是轻轻一弹,他们就回到了尘土里。当晴朗的一天,它拉着木制的板车,装满粮食和布匹,走在通往公社的路上,没有一片火烧云不做它耀眼的披风。它高高地扬起头颅,那闪亮的马鬃,呼啸着穿过了整个原野。我们被火焰紧紧地包裹着,温暖着,仿佛冬天再也不会来了。仿佛世间所有的烈火,都在为它燃烧。
一匹从不说话的马,一匹从不落泪的马。我们常常相对而坐。它两只干枯的眼睛,紧闭着。它很少看见谁,它也很少去看见。我相信,我的枣红色的马匹,它的眼睛只是紧紧地闭着,因为一匹马是不需要看见什么的,它把全部的人间世事都驮在背上,都装在心里,它还需要看见什么呢?很多年以后,我们在梦里有过一次重逢,它微笑着,正在我家的老屋前凝望远方。
扑向天空的狗
我小的时候,愿意跟着一条狗到处跑。狗领着我,走到哪,都不会走丢。狗跑多远,走出去多久,都能找回家。我是常找不到家的人,所以我需要这条狗经管我。我信狗,因为狗从不会把人带到邪路上去。
狗也从不会掉进人做的陷阱里,狗也不给人设计陷阱。狗是善待人的。当然,我家的狗,更善待我,一有人悄悄跟在我后面,它就冲上去。因为它的存在,我前半生的后背,从没被指指点点。我们家的狗,虽然矮小,甚至有些丑陋,但是它的面相足够庄严。它什么也不用说,只需要静静的看着,就会让人冒虚汗。
村里的狗,都善于成群结队,只有我家的狗,总是独来独往。有时,它被很多狗包围,生死攸关之际,它也不害怕。它和它们僵持着,等到日落时分,它会抓住最好的时机冲上去,死死咬住最凶恶的那只。当它们俩撕咬在一起,其他的狗就会一哄而散,逃之夭夭。我家的狗,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有一次,它被咬断了一只腿,但还是到外面去走,扬着头。
我家的狗,不是出自名门,它的父母也不是贵胄。我家的狗貌不惊人,但也不怒自威。它很少和人说话,更不和狗说话。它骄傲的让其它的狗怨恨,一辈子也没磨出心机和城府,直来直去。它常带着我,从很深的夜里去坟场,抓鬼火。它扑腾着,跳跃着,咬紧牙关追逐着。它是一条不怕鬼的狗,但是始终被鬼戏弄着,有时它恨不得一把火把自己点着,或是扑向天空,去撕扯那只苍鹰。
它不仅仅是一条狗。它更像我的兄弟。我把自己的乳名送给它做名字。我喊它的时候,就是喊我自己。它喊我的时候,也是在叫它自己。我们有时几天都不用说话,看看彼此的眼神就够了。我家的狗,懂人心,比人更懂。它不让我说话。它总是用眼睛告诉我,人的话多了,招人嫉恨,人是不愿意听别人说话的。但是我的狗愿意听我说话,甚至我吱呀作响的关节,我血管里的涛声,它都能听见,也能听懂。
它心疼我,在我离家时哭瞎一只眼睛,在我杳无音信时咬掉半个月亮。老无所依的狗,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年迈时钻进灶塘取暖。曾为我泪流满面,但是永远惜字如金的狗。在临死前咬断锁链,浑身溃烂也不喊疼,死后从不给我托梦的,狠心的,带走我半条命的狗。
作者简介:田字格,原名马莉,年生。静居江南一隅,教书,阅读,写作。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灵魂的刻度》。
浮生如梦(节选)
田字格
4
“诗歌没有使任何事情发生”,也没有使任何事情结束……即使这样,我仍“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我告诉自己:放开你的心,不要限制,任何感受都只管尽情表达,会完全打开一个与众不同的新世界。我让自己专注于写作,顺手整理出跨年旅行时的日记——
蹲在路上剥沃柑,你闻到柴火煮饭的香。咦,这家客栈叫“格格树”(喊它像在喊你,附加木本植物属性),土墙、木楼梯和安魂的蓝,就住顶楼吧。看这装修风格,你认为主人(荷兰籍)偏爱天蓝、土黄,你敢说,没有比天蓝更安神的颜色了——对,像啤酒花翻起的泡沫。不管了,先趴窗台上打个盹,挨着形状古怪的石头投下的阴影,你发现,头上这根磨平的竹子有木环穿过(蓝窗帘以原始的方式挂起:蓝代表慢),更妙的是蓝色炊烟在榕树上方合拢如翅膀。你身后,摩托车飞驰的速度和竹筏下坝时,筏身倾斜水花飞溅带来游客的惊叫形成对比——反方向的力,抛物线绷紧。远处是群山环绕的地平线,山下的庄稼田里有房车、帐篷。在某个白日梦中,“你像鸟,飞向你的山”。
5
下面这段话是我说给女儿听的:
透明的小孩有知觉,有血肉,人们看到他的心跳、思想。是的,“像五彩的小鱼在游”当他撒谎,前额生出火球,秘密在他胸口——是墨团滚动(在他身边,人们都很诚实)。不幸的是,他被关进地牢,但他的意识之光照彻城市:驱散戾气。好吧,我承认,上面的故事是编的,同样,这个疫情爆发的世界也不是真的。地牢只在你心里——有必要越狱,如果悲伤是墙,可以忽视、推翻或磨损就好了,而悲伤比墙更具体。
6
如果非要精确,好吧,这是年情人节的前一天:我请自己吃巧克力,甜裹着苦,味觉漂浮,像爱,悬在舌尖(无情的热烈,某种可以抵达的极致)。一袋巧克力吃到后来,剩的总是白巧克力。曲奇奶香味对我来说太甜了,再咬一口,碎掉的是时间、欲念和求而不得。淡绿色泼点毛毯偏轻,正盖在我膝头——滑落,拾起,如命运般覆盖我(达到局部取暖之效)。屋子很大,我独坐,不顾衣衫单薄,用写作拥抱自己,外屋的水沸声让我快活地想撞墙。天暗下来——天越冷,我越喜欢洗冷水脸,冷是我“合适的交谈者”,在坐了一整天后,在黑暗里,我乐意吞食幽冷、寂静:寂静用不完。
8
依我说,割猪草的童年,不觉得累。手拉手坐在水塘边,我们还小,我问你“我能嫁给你吗?”
“嗯,长大后我娶你”你擦净鼻涕,把大把鱼腥草压入我的竹篮。
我回家洗掉灰绿、黄棕叶片上的淤泥,嫩草扔给兔子吃,老一点的喂牛。睡觉前,我用水彩笔把我俩的名字画在一起:这无人能解的“密码”被塞进老家床头柜的红漆抽屉里。
这一觉醒来是年情人节。我把梦讲给你听,天气暖得厉害,你嗅到飘窗外——草的鱼腥味:尚未成形。
雪后,或收割后,土腥味和青草味,是的是的,你说的这些我都喜欢——小时候你给生产队打青草(镰刀口有白光划过)。你父亲是饲养员,喂五匹大马,闻到草的味道你就浑身充满力量;遇到环卫工人剪草坪,你就停下来吸草的香气——这款天然净化剂对我同样有效,你看,我正打开所有窗,布谷声让气脉通达,你所在之地的雪正落在我鼻尖:凉凉的,这不妨碍草继续绿,不妨碍你留着青青胡茬——反正我已衍生出整个宇宙的幻觉来,其中包括爱下雪、爱割草、爱摸胡茬的你……
作者简介:漆宇勤,年11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4届高研班结业,参加第35届青春诗会。在《诗刊》《星星》《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各类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习作余篇次。出版个人作品集《靠山而居》《另起一行》《无法拒绝》《放鹅少年》《抵达》等15部。)
高山访茶
漆宇勤
高山访茶
到高山去访茶,到清幽处,寻找清幽的替补者。
采茶的女子,在诗经里美着,在袅袅云雾中美着。山水间舞蹈般移动的纤纤素手,轻盈而优雅,仿佛不愿惊动一片叶芽的梦。
有洁癖的人,坚持认为采茶的女子必须足够年轻,足够美,足够配以豆蔻年华的少女这个短语。必须着青花布衣,冰清玉洁,腰肢柔软。必须目不斜视,独自面对茶树眼底含春。柔荑是本义也是引申,植物初生的叶芽与女子柔嫩洁白的手有着互文般的美感。
现在,有谁在一个透明的杯中,窥探内心的欲望,或者禅思?
清风吹来,一小片嫩叶重新活过来,重新回到故乡。那些滋润肉身的药材和液体,它们也同样滋润着一个远乡人的梦。
在高山,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有着相同的名字:绿茶,高山绿茶。
她们的故乡在最美的风景深处,那里有最古老的茶树。
在茶香里微醺的人,吞下一半的熹微,又趁纷飞的雨水注意到自己之前,趁缠绵的清明路过山岗之前,从草木的顶梢劫掠叶芽的柔嫩与清香。
一片,两片,三片。三片舒展的叶子还嫌太多太迟暮,我们只要两片叶,不,一片初萌的茶芽。嫩芽的心思,松针般细密,草木之香弥漫了整个高山。
此时,应该有一团火,一种力量,一双皮肤干燥的手,此时,应该有一场火,一场来自大地深处的火,让鲜叶在滚烫的铁锅中舞蹈,让青翠变得更青翠,让香醇变得更香醇。翠,就翠成绿茶谱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就香成茶经里配得上最好泉水的一部分。
俯身,低头,让茶香自由进入嘴唇,留下草木的温柔和清芬,也留下水润的温暖与甘醇。
此时,举杯的女子,在清风里袅袅升起,如茶席上着古装的水汽。
她解世间所有人不同种类的渴。
炼钢的汉子
熔炉前远远停住,等待翻转的铁水钢花四溅。古板的帽子,蓝色的制服,这一成不变的装束钢铁般固化和顽强。
十年前走出校园,现在作为炼钢工人已成庞大钢铁厂不被注意的固有部分。
隔着褐色玻璃查看火色。多像两汉时期炼丹的人!立冬之后,依旧着单衣,在高大的厂房里匆匆行走。
炼钢的汉子也是坚硬的,交谈中喊出来的声音也坚硬,像钢锭与钢锭的碰撞梆梆作响。
高炉吞下一切铁质的物品:含铁的石头,生锈的铁器,给安逸生活扎出破洞的废钉子……
现在它吐出科举般的数字:炉温,炉压,行车运行准备,轧钢线匀速运转……
绕指柔,绕轴柔,绕塑形生产线柔。
坚硬的汉子与坚硬的机器双手相握。通红的钢水慢慢橘黄,慢慢灰黑,慢慢由液体的柔软成为固体的坚硬,成为线材、棒材、型材,黝黑的坚硬的冰冷的钢铁在绵长的流水线另一端被截断。
看着这坚硬的事物,斩钉截铁的汉子目光柔软,如水般含情。
挖煤的人
到黑暗最黑处去,将地底的光和热取出来。泥土和植物吞下了足够多的阳光和温暖,现在作为黑色的煤炭储存。
挖煤的人不是土拨鼠,也不向浓黑发出颤栗。他们也是坚硬的,比巷道前方拦路的矸石还要硬。
吃最多分量的饭菜,展示人间最有分量的力气和勇敢。如今风镐代替了手镐,钢铁的地龙一路直行,挖煤的人依旧保持坚硬和阳刚。
幽深的井洞隔绝声音和光影,隔绝亲人的讯息,隔绝一切爱与生命的队形。矿灯照亮之处,挖煤的人便勇往直前。第一次下井,便将恐惧佐着黑暗和孤独,像辣椒佐酒般吞进肚子。
在全新的工作面,挖煤的人仿佛看见亿万年前的阳光,依旧深藏在蕨类的叶脉里。
现在他们重回人间。他们不像一百年前师父的师父的师父,每天早晚交代和取消后事。挖煤的人在白天吞下了一座城市仅剩的黑,傍晚走出井口时便拥有了整个矿区的重。每一步,都是一个脚印;都一步,都抖落一身煤尘。
挖煤的人彼此以女人为话题开着玩笑,咧开嘴巴露出牙齿时,终于露出镜头里唯一的一线白。
挖煤的人在阳光下站着,脚踏实地的感觉并不那么强烈。挖煤的人已将整个城市的地下掏空。这一次,坚硬的人仿佛有一点不那么坚硬。
凿石头的人
用一辈子与石头硬杠。
先有人将石头从石山的嘴里撬出来,让坚硬的石头重回人间。再之后,还有分解,切割,搬运……
这一切我都看不见,我只看到凿石头的人将器物的轮廓从石头内部取出。凿石头的人将坚硬的石头揉捏成狮子、塑像,揉捏成莲荷之叶、虎豹之爪。钢钎是他的牙齿,代表一个坚硬的汉子,将一块石头多余的部分一点一丁啃下来。
完成这一切,完成女娲造人、上帝造物的过程后,打磨石头的人将一片片石头洗得光滑。他用切割和刨擦的工具打磨石头,像多年前他的师父用钢钎凿打石头一样。现在力气活交给机器,与硬石头硬碰硬的人在石头上抚摩、修饰,让坚硬的石头像女人的皮肤一样滑,一样冷。
师父说,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师父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去三天时间,一点点凿出一个石兜供牲畜饮食。
回看师父的手艺,凿石头的人保持肃穆。在两代石匠对待硬石头的方式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两个人都是用一辈子在与石头硬杠。
作者简介:诺布朗杰(NorbuNamgyal):藏族,甘肃甘南人,年出生。入围第九届“红高粱诗歌奖”。文学作品发表在《特区文学》《诗刊》《翠苑》《湖南文学》《民族文学》《作家文摘》《青年文摘》《青海日报》等杂志报刊。出版诗集《蓝经幡》。
《白海螺》(节选)
11
接连几日,我都做同样的梦。梦里,一条黄色的蛇,刚蜕完皮,它向我求救。它的舌无毒,所有的毒都跑到人的舌头上。
我吃惊地喊出来:人的舌头上有毒。
我的梦是有声音的,只是我还醒不过来。我只能把声音留在梦里。
梦里还有真理。那个靠真理活着的人,人们纷纷向他折腰。
我需要把白海螺找回来。这也是真理。
12
盲人用心辨认佛经。
这还是梦里。一部佛经就是盲人的眼睛。
眼睛真的是为了看见真相吗?
或者,眼睛是为了储藏眼泪吗?
又或者,有睁着眼睛做梦的人吗?
13
喇嘛的红袈裟正在褪色。我在一片绛红色中做梦。
我也是绛红色的,被太阳染过。好多个我都在褪色。
一片绛红色中,忽隐忽现着白海螺。
14
那位赤巴超度完亡灵,正在讲法。
赤巴说:有一群小孩,在村东的水中玩耍,把清水弄脏,你看见了不去阻止,是那群小孩的问题吗?
有个小孩,正在爬村西的老核桃树准备打核桃,你没理睬,结果从高高的树上摔了下来,又是谁的问题?
你家的牛,跑到人家的庄稼地,你四下看了看,周围没有人,你让牛多吃了一会儿庄稼,这是牛的问题吗?
这一切好像是白海螺发出来的声音。
15
时间的河,永恒地流着。
我一路回头,我感觉我身后还有什么?
比如:一座无名的寺院,差一点就断了香火。我听说,人们以当草房、当猪圈为由,避免了寺院的强拆。
又比如:那个一觉醒来突然就失聪的小喇嘛。后来,他的眼睛代替了耳朵。
我回头:我一直幻想看见那枚藏着故事的白海螺。
16
我写到他。写到那个反复出现在我梦里的人。
他的身体里有愤怒的声音。
他在甄别写满错字的历史和病句。
他在写无人阅读的书。
我问自己:他是谁?难道他知道那枚消声灭迹的白海螺?
不然,他怎么会反复出现在我梦里。
17
有些话是说给别人听的。有些话是说给自己的。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的。
有些话是舌头说的。有些话是嘴说的。有些话是心说的。
我被困在一大堆话里,喘不过气来。
我不知道哪句话能带我找见白海螺?
18
有人说:白海螺现在已经没啥用途了,丢了就丢了。
也有人说:白海螺一代又一代传下来,传到我们手里丢了,我们是罪人。
19
总是在夜晚,我会听到老人们讲的好多故事。
或者,我们一直置身夜晚。也只有在夜晚,我们才需要一盏灯。
没有夜晚,灯只是摆设。
可是,就算白海螺是摆设,它的身体里仍然潜藏着无穷无尽的声音。
无穷无尽的声音,召唤我。
20
我永远是那个唱不出赞歌的人。
我手中捏着刀。我要划开一个个词语,让一滴滴血溅纸上。
我要让你看见我的骨头。我要让你看见我的心脏。
我要让你看见我口口声声说着的白海螺。它来自大海的故乡。
终有一日,它会携大海,向我们走来。
——选自《诗潮》年6月号
推荐阅读
我们评论:
敬文东孙晓娅×陈培浩×张翼
语伞
张晚禾
潘云贵
谢冕×灵焚×孙晓娅
黄恩鹏
彭燕郊
黄恩鹏、王小忠
崔国发、杨清发、孙诗尧、若非
敬文东、孙晓娅
黄恩鹏、王志清
耿林莽、黄恩鹏、郭建强
黄恩鹏、纳兰、庞娟
黄恩鹏、崔国发
张元
我们推荐:
彭燕郊灵焚
宋晓杰x唐力
章德益
方文竹×徐澄泉
成路
亚楠
金铃子、转角
薛菲×孟甲龙
白月×雨倾城
周庆荣
耿林莽
伍荣祥
唐朝晖
卜寸丹
清水
喻子涵
爱斐尔
李松璋
李俊功
陈劲松
姚辉
瘦西鸿
田凌云
我们荐读:
奥克塔维奥·帕斯
罗伯特·洛威尔
博尔赫斯
佩索阿
勒内?夏尔
布罗茨基
扎加耶夫斯基
波德莱尔
布考斯基
约翰·阿什贝利
兰德·贾雷尔
特朗斯特罗姆
皮扎尼克|扬尼斯·里索斯
我们散文诗
投稿邮箱:
womensws
.- 上一篇文章: 家长自查孩子有无斜视,色盲,原来这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