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绊脚石,间歇性外斜视
复视系列间歇性外斜
今天是复视系列第二期咯,也是儿童青少年多见,跟大家印象中复视主要出现在成年人不同。这种复视产生的原因号称“学习的绊脚石”,来看看吧:
患儿,女性,10岁,视近复视2年余,集中注意力复视可消失。家长诉平时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常错行、跳行,写字歪歪扭扭。
专科检查:
主觉验光(小瞳)
OU+0.25D=1.0;近视力1.0/30cm;调节检查:调节幅度右7.25D左8.00D
调节灵敏度右3cpm(负镜通过困难)左3cpm(负镜通过困难)双5cpm(负镜通过困难,无复视);
棱镜+遮盖:正位
D,-4△N(D为看远,N为看近)同视机:同时视:主觉=他觉=0,融合视:-7°~+8°,
立体视:无。
此时诊断为?还需要哪些检查呢?
根据上述结果,诊断为集合不足?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在做主觉验光和双眼视检查过程中,这个小朋友反应非常慢,做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家长的陈述比检查结果要严重得多,于是,我考虑可能是间歇性外斜视。由于她是早上来的,精神充足,于是给她遮盖眼罩遮盖右眼,4小时后再来就诊,期间不睡午觉。
下午来了以后,摘掉眼罩,患儿就说看近有复视了,为同侧性复视,看远没有。
棱镜检查:-2△
D,-14△N给予压贴棱镜试戴:-12△BI右眼,复视消失,看近感觉良好。试戴30分钟后,感觉良好。戴棱镜抄写2段文字,字迹清晰,无错行和歪扭现象。之前没戴棱镜写的文字,2行就写不下去,字迹歪扭倾斜明显。
她的妈妈当时就震惊了,想不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字歪扭是这个原因。虽然患儿出现复视2年多了,但是家长还是第一次带她来眼视光专科就诊,之前一直批评孩子习惯不好。实际上,这位患儿是非常配合检查的,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是很乖巧的小女孩。
根据她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考虑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但是要确定是基本型(远近斜视角相等),还是集合不足型(远斜视角显著小于近),有没有继发调节不足,还需要阿托品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和斜视检查。但是考虑到睫状肌麻痹验光恢复时间比较长,家长决定暑假再检查,先解决当下问题。
(图片来自知乎)
于是给她的处理是1、视近配戴压贴棱镜,-12△BI,贴左眼(主导眼右眼)。2、集合训练(聚散球、训练软件、双面镜)。3、择期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
一个月之后随访,家长反馈,患儿是住校学习的,在学校里,老师说她戴上棱镜写字就很好,不戴就写字歪扭。嘱咐家长要求患儿视近时尽量戴镜,坚持训练。
3个月后复查,患儿自诉视近明显好转,每日戴镜3-4次,坚持训练,近1个月来,裸眼视近无复视。主觉验光OU+0.25D=1.0,棱镜+遮盖:正位
D,-6N。近视力1.0。同时视:存,立体视40’’。集合较前明显好转。视近无复视。5个月后复查,自觉良好。坚持训练,视近无复视,不需要棱镜辅助。戴棱镜反而不舒服。裸眼抄写2段文字,速度快,字迹无扭曲。
一般来说,常见的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的代偿空间很大,要发展到失代偿,出现复视,常常斜视量>40△。因为内直肌的肌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这样,很多间歇性外斜视斜视量>30△还能很好的维持正位。但这个案例斜视角很小,区区14△,就可以造成复视,继发调节不足。原因就是它是间歇性外斜较为少见的集合不足型。暑假经过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后,和遮盖单眼24小时,患儿的远近斜视角基本没变化,验光结果也没有变化。
这个患儿通过棱镜辅助+集合训练效果非常好。后续随访,不需要棱镜辅助,视近清晰持久,不容易疲劳,学习情况非常好,也爱看书了,爱写作业了,妈妈不批评,也开心了,后来训练量减少了,更开心了。
把这个绊脚石踢掉,大家都开心。案例小贴士:在对集合不足的患儿进行诊治时,一定要注意症状和检查结果是否匹配,家长们的焦虑也许是真实情况的体现,多一点在意,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可扫码添加好友咨询交流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上一篇文章: 儿童斜视的危害大预防需从小事做起
- 下一篇文章: 9周年庆孩子斜视危害大,家长一定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