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咋回事
Lifeisalwayssweet.
小凤雅事件沸沸扬扬,年仅3岁的小朋友因视网膜母细胞瘤离开人世,不禁让人唏嘘也令人费解,眼睛也能长癌?!眼睛的病也能要了人命?!今天一起听听专家的解读,让更多的人及早发现这个“眼魔”........
猫眼石(Catseye),即“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又称“猫儿眼”、“猫精”。东方猫眼,是珠宝中稀有而名贵的品种,由于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这种光学效应,称为“猫眼效应”。
小强的父母着急地带着2医院看病。原来他们最近2个月,发现小强右眼瞳孔里有白色的反光,像猫眼一样,医生初步诊断为白瞳症。仔细地给小强作了眼底以及超声和CT检查,告诉他们小强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要尽快接受治疗。小强的父母非常费解,为啥这么小的小孩就得了这个肿瘤呢?
Tomorrowwillbebetter.
Summer
什么是白瞳症呢?
白瞳症是多种眼病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体征,表现为瞳孔区呈白色、黄色或粉白色反光。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生。儿童期引起白瞳症的眼病主要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渗出性视网膜炎、先天性白内障等。由于产生白瞳症的病因繁多,病变性质差异很大,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悬殊,故临床对白瞳症的诊断和鉴别极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对这组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如何发生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来源于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前体细胞。双眼病人约占25%左右,单眼病人约占75%,极罕见三侧性(松果体有肿瘤)。确切病因不明,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所有双眼患者都存在生殖细胞的RB1基因突变(遗传性),单眼患者只有15%-20%存在生殖细胞基因突变(遗传性),其余为体细胞突变(非遗传性)。从发病机制上看,位于13q14抑癌基因Rb1,双等位基因同时突变、失活,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发生过程
如下图所示:
a: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前体细胞RB1双等位基因同时突变、失活
b:基因突变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
c:肿瘤细胞可独立生长于视网膜下(外生型)和玻璃体腔内(内生型),或者2者混合型生长。
d:肿瘤可侵犯临近组织,如视神经、脉络膜和巩膜。随着病情发展,肿瘤甚至侵犯眼眶,转移至骨髓或大脑(直接沿视神经或通过脑脊液侵犯)
Tomorrowwillbebetter.
Summer
视网膜母细胞瘤都有哪些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多数发生在出生后不久,多在3个月~4岁之前被发现,少数发生5岁以上大龄儿童,极罕见成年人。可以单眼或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由于肿瘤发生于婴幼儿,早期家长不易发现。大约50%以上患儿因瞳孔区白色反光,类似于“猫眼”或白瞳症表现,部分患眼因肿瘤位于黄斑部、视力障碍而表现为内斜视或外斜视,少数因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眼内)积血、并发白内障及眼内炎等疾病到眼科就诊从而发现该病,也有小儿不小心碰到眼,家长发现眼红来诊。置之不理时,肿瘤可以沿视神经或穿破眼球向眼眶内发展,引起眼球突出或眼眶红肿。
作者简介
杨华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眶病眼肿瘤专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广东省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擅长各种复杂性和疑难眼眶病眼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眼整形和眼科影像检查,尤其对眼眶深部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复杂病例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多个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已发表国内外论文近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1
END
1
长按识别
- 上一篇文章: 经常熬夜玩手机眼睛会瞎吗
- 下一篇文章: 贾静雯女儿被查出两眼视差度这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