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眼护眼成为自觉青少年预防近视健康知识
青少年预防近视健康知识
01
近视是怎么发生的,它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1.眼睛从正视变成了近视。
由于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负荷重,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不能放松,调节失衡。长期如此,将“生长”成近视。
2.近视度数加深变为高度近视。
如果真性近视后,各种使眼睛疲劳的因素得不到缓解,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造成调节滞后,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使孩子眼轴长度持续增长,近视度数增高,成为高度近视。
3.从高度近视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如果是轴性近视,眼轴的延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随着眼轴的不断伸长,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薄,出现各种眼底并发症,则成为病理性近视。
02
如何能够尽早发现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视?
看远模糊: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
看远处时经常眯眼:这是因为眯眼时上下眼皮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形成了“小孔效应”,可提高视力。
写作业眼睛贴得近:孩子写作业或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在看远处后低头看近,或看近处物体后抬头看远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的现象。
频繁眨眼: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
经常皱眉:一些近视的儿童有皱眉的习惯,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式。
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其视力的影响。当发现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也可能是斜视、眼球震颤等引起。
看东西时斜视:部分患近视的孩子常会合并有外斜(即当孩子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眼睛会不自主地向外侧看)的习惯,家长也应注意。
03
一旦确诊为近视,还能不能恢复?
一听到孩子近视,很多家长会非常着急,看到市场上涌现出五花八门可以治疗近视的产品,便“乱投医”,甚至求助偏方。
事实上,从近视的原理来说,目前,如果已经确诊了近视,那么近视是不可逆的!
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造成的,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我们只能通过努力,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
04
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再也“摘”不下来眼镜吗?
发现近视后,一些家长和同学抵触戴眼镜:一是影响外观,二是根深蒂固地认为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再也摘不下来了。诸如此类的种种顾虑导致明明近视了却不戴眼镜,不断地往前换座位,迫不得已才配眼镜。
这种想法和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呢?
首先需要明确,近视度数的加深是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的。配戴合适度数且质量合格的眼镜不会使近视度数的加深变快。如果发现孩子近视而不进行矫正,孩子看东西费劲,便会采取眯眼、歪头等行为努力让自己看得清楚些。久而久之,不仅会使眼睛过于疲劳,还会加速近视发展。
目前,对于近视者配戴眼镜依然是最为简单可靠的方法。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对于提高近视孩子的远视力,恢复双眼的正常功能,防止斜视、弱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5
近视度数低,可以不戴眼镜吗?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低度近视,视力不算太差,戴上眼镜后再摘下眼镜发现视力变差了,干脆让孩子先不要戴眼镜。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有一些近视的孩子没有戴眼镜。
一般来说,对于近视的孩子,如果近视度数不超过度、看远时不受影响,可以暂缓配戴眼镜,定期复查;如果近视度数已超过度,导致远视力明显下降、学习生活受影响时,应当配戴眼镜,度数可稍低一些,主要为看远时配戴,看近时可以少戴或不戴。
06
户外活动真的可以防控近视吗?
答案是肯定的。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与户外活动相比,室内活动并不能明显起到预防儿童近视的效果。
因此,户外“阳光”下的运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应该主动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目”浴阳光。
因而应鼓励孩子在课间时间走出教室,在户外进行运动,放松紧张的眼睛。体育课、活动课等时间应当尽量在光线充足的户外环境中进行。
07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眼睛疲劳该怎么办?
孩子上学期间看书、写作业时间长,眼睛很容易疲劳。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不改善,会影响视力,最终很可能发生近视或近视度数的加深。因此,出现眼疲劳的现象时,应及时
- 上一篇文章: 视光技术裂隙片和云雾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