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瓦雷诺大讲堂你了解隐斜视吗

时间:2018-2-25来源:患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同仁眼科专家吴晓为你解说

隐斜视

隐斜视指双眼有偏斜的倾向,但能够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位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用人为的方法消除融合反射,分离双眼视觉后可检测出眼位偏斜。

隐斜视包括水平隐斜视(内、外隐斜视)、垂直隐斜视(上隐斜视)和旋转隐斜视(内旋、外旋隐斜视);95%的正常人存在隐斜视。

隐斜视的病因

隐斜视主要由于潜在的双眼眼外肌肌力的不平衡造成。注视远、近所需要的相对集合超出了集合舒适区。

1、引起内隐斜视的原因为集合兴奋过强,主要为神经支配因素引起过强的集合神经冲动,维持双眼单视所用的集合兴奋超过实际需要,故形成了内隐斜视。

解剖因素也起一定作用,如内直肌、节制韧带或肌止端位置异常,限制了内直肌的松弛。

调节因素方面,如未经矫正的远视眼和已矫正的近视眼,可因过度使用调节而诱发过强的集合,造成内隐斜视或内斜视。

心理因素方面,如一些具有高度神经质或神经系统不稳定的患者、过分紧张的工作、伴有内分泌的功能失调等,均可能是引起内隐斜视的原因。

2、引起外隐斜视的原因主要为融合性集合、调节性集合、意志性集合均不足。

解剖因素如眶距过宽、外直肌节制韧带及肌间膜过强或有异常联系,也可引起外隐斜视。

屈光调节因素如未经矫正的近视等,由于少用调节而引起集合不足,都是引起外隐斜视的原因。

隐斜视的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隐斜视度数的大小和融合储备。如隐斜视度数小,仅需使用部分融合储备,可代偿而无症状。如隐斜视度数大或融合力不足,长期过度使用融合储备,可产生肌性视疲劳。

此外还有垂直性隐斜视,主要为上隐斜视,大多数患者为单侧性,个别患者呈交替性或双侧上隐斜视。大约有15%~30%的正常人有上隐斜视。

因垂直性融合力的幅度较小,上隐斜视不易克服,因而容易引起症状,上隐斜视的发病机制可由解剖因素或麻痹因素引起。前者在原在位与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的隐斜视度数大致相同。而后者根据受累肌的不同,在各不同注视方向的偏斜角不同。

隐斜视的症状

常有眉毛上挑、眼向上看及头向下斜眼一侧偏斜等代偿表现。上隐斜视的程度与其所产生的症状轻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上隐斜视患者为避免复视产生的疲劳,抑制一眼,日久可形成弱视。

1、内隐斜视在视远时有疲乏,不适感觉,观看快速移动的景物时头痛。休息可使症状减轻。看近时常有眼球被牵拉的感觉。

视疲劳可表现为看近不久即有视物模糊、重叠,可主觉复视;调节衰弱可表现为改变注视点困难;还可有睑缘炎、结膜炎、怕光等症状。

少数患者内隐斜视度数大,融合性分开不足,在看正前方物体时喜双眼稍向上转,利用向上看时眼位呈分开的趋势来克服内隐斜视。有的患者定位及立体感较差,患者多伴有远视。

2、外隐斜视在看近不久时即感眼痛,是因内直肌过度紧张引起。融合性集合不足,集合近点后退,可有视力模糊,复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等表现。也可伴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有眼干涩或烧灼感等症状。

全身症状有恶心、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患者常伴有全身慢性疾病或合并精神因素。

3、垂直隐斜视是由于双眼物像上下分离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视疲劳,在近距离工作时有头痛、眼痛等症状。患者视物不清,闭合一眼后,症状即可减轻。

隐斜视的诊断

诊断方法主要是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引起症状的诱因,发作时间,与发病相关的用眼方式和习惯,如由于看远或看近引起有关的症状,以及全身的健康状况。从中寻找可能的病因,包括除外其他引起视疲劳的病因。

检查应包括眼部全面检查,散瞳验光,了解屈光状态,去除调节因素。测量视远和视近的隐斜视度数和融合力(融合性集合和融合性分开),评价融合功能。

隐斜视的治疗

1、治疗应首先矫正屈光不正,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并去除可能引起视疲劳的调节因素,可提高视力、促进融合。

对年龄40岁的内隐斜视患者,合并远视、屈光参差或散光者,应充分矫正,使患者获得清晰而舒适的远视力;合并近视者,应配戴最低度数而又能获得清晰远视力的镜片。

戴镜后1个月,在矫正镜片下复查眼位,其残余的内隐斜视可能纯属神经支配性质,即集合中枢过度紧张所致。对外隐斜视患者,应遵循近视全矫、远视低矫、散光全矫的治疗原则。

2、治疗全身疾病可改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去除精神因素可改善辐辏强度。如果有过度用眼导致视疲劳的病史,则应调整工作学习时间或习惯,使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提高肌体抵抗疲劳的能力。

3、对神经衰弱、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造成的内隐斜视,应使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掌握劳逸结合。向患者解释病因,使患者能主动缓解神经紧张,对某些患者有一定效果。变换工作环境,可能对缓解视疲劳症状有好处。在诊治过程中,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可使精神紧张者松弛下来并配合治疗。

4、正位视训练:增加融合力克服隐斜视。通过增加其融合分开力来克服内隐斜视,增加融合性集合克服外隐斜视。有报道使用同视机对外隐斜视融合性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融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集合训练:又称笔尖训练。用于对集合不足,外隐斜视度数视近大于视远者较有效。

6、对症状明显且不能坚持训练的患者可用三棱镜治疗。对外隐斜视者,三棱镜底向内,度数范围为隐斜视度数的1/2~1/3,使用能解除症状的最小度数,可用于中、老年人,但不能增加集合功能。对非调节性内隐斜视,三棱镜底向外,矫正1/3~1/2内隐斜视度数,可缓解症状。

7、对老视合并外隐斜视者,因调节力弱,除消除视疲劳外,还希望获得清晰的近视力,可在给予患者双光镜片的基础上,再加底向内的三棱镜。对外隐斜视度数较高的年轻人,用底向内三棱镜治疗,不能增加融合功能,在戴用一段时间后,有要求再增加三棱镜度的可能。

对融合范围明显低于正常或几乎无融合,对集合训练无效者,应用三棱镜以能消除症状的最小度数为限,矫正外隐斜视度数的1/2~2/3,分置于双眼前。

8、应用以上治疗方法失败或不能坚持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前应测量患者视近和视远的隐斜视度数,以此为根据设计手术。

9、对垂直隐斜视正位视训练无效者,一般用三棱镜矫正。如果患者不适应戴三棱镜,则可手术治疗。手术时尽可能不做下转肌减弱术,以免影响眼球的下转功能。

本页图片部分含广告内容

文字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qbkaw.com/hbby/1489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内斜视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