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晖弱视治疗及其新进展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在CCOS斜视与小儿眼科第六单元/PediatricOphthalmologyStrabismus专场,来自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的孙朝晖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演讲《弱视治疗及其新进展》,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人物介绍孙朝晖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眼科中心斜视弱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成员,擅长诊断和治疗各类型的斜视及小儿眼科疾病。熟练开展各种白内障、青光眼、外伤、视网膜疾病等手术,曾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在国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一弱视治疗的基本理念弱视作为神经发育性视觉障碍,起源于视力发育阶段不正常的视觉信息输入,属于双眼视功能障碍。
针对弱视应该∶
1.早筛查早诊断∶学龄期儿童弱视发病率为1-5%。
2.尽可能矫正/消除弱视病因。
3.尽早干预治疗∶随着年龄增加,神经系统可塑性下降,弱视治疗的效果也随之下降;但对于青少年以及成人初诊弱视,治疗是必要的且有效的。
4.依从性∶依从性是决定弱视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二弱视治疗的经典方法(一)光学矫正
1.对于存在屈光不正的0-17岁患者而言是首选治疗方法。
2.73%3-7岁儿童可在光学矫正一年后视力达到0.8;基线视力越好,治疗效果越佳。
3.对青少年及成人弱视患者而言,单纯光学矫正仍有治疗效果∶icVEP结果提示光学矫正可通过大细胞通路重塑视通路。
(二)遮盖/压抑治疗
遮盖治疗∶
1.重度弱视:遮盖6h/天与全天遮盖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性。
2.中度弱视:遮盖2h/天与6h/天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性。
3.前期光学矫正+遮盖治疗后残余弱视改善不佳者可考虑提高遮盖时间。(即初期治疗可先进行短暂时间遮盖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再提高遮盖时间。)
阿托品压抑治疗∶
1.阿托品压抑治疗可代替遮盖成为一线治疗方案,二者对弱视的治疗在10年的随访期内同样有效,没有显著差异。
2.阿托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依从性更高,但副作用较多。
与远期治疗效果回退相关的主要风险因素有:
1.双眼屈光参差程度较大/不断进展的双眼屈光参差。
2.旁中心注视。
3.依从性差。
三弱视治疗的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
现有药物:
1.左旋多巴∶
Meta分析结果提示左旋多巴对弱视治疗是有效果的。
7-12岁人群研究结果提示多巴胺+2h遮盖效果未优于单纯遮盖。
多巴胺治疗效果与使用剂量及治疗周期呈正相关。
2.胞磷胆碱∶
争议较多,目前发表文献未有随访期6M。
潜在新药:
1.氟西汀∶
提高成人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以促进视功能恢复。
临床II期RCT研究证实与遮盖联合可显著提高弱视患者(10-40岁)视力(LogMAR,2.4行)。
2.氯胺酮∶
可提高成年大鼠动物模型的视皮层神经系统可塑性。
机制∶下调视皮层中表达小清蛋白的抑制性神经元对于神经调节素-1的表达。
(二)经颅磁刺激
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理论在大脑皮层产生电磁场,重复电磁刺激可重塑中枢神经系统,具体表现为突触连接的增加,被抑制感觉、运功、认知功能的再激活。
受限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以γ-氨基丁酸为代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增加,是神经系统可塑性下降的体现。因此,经颅磁刺激虽被证实可用于成人弱视治疗,但其治疗效果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三)双眼分视治疗
设计背景∶
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常用的单眼疗法均旨在重塑弱视眼视路而忽略了作为原发因素的不良双眼交互作用,这有可能是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回退或不能达到视力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双眼同视功能不良有可能是治疗成人单眼弱视的关键因素。
设计原理:
分视技术是通过安装于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上的特殊游戏或视频软件,配合特制眼镜,在双眼分别呈现不同的图像:弱视眼呈现高对比度图片,非弱视眼呈现低对比度图片;借以保证双眼在视皮层输入相同的视觉信号,以免单眼抑制。
案例:迷宫游戏
健眼主要看到背景,刺激性信息通过弱视眼看到,以此达到双眼同时治疗。
AAO文献评估:
结果显示双眼分视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立体视,但没有充分证据证实双眼分视治疗方法是优于传统单眼治疗,双眼分视治疗的趣味性和依从性更好。
(四)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利用大脑视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持续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激活视觉信号通路,从而矫治和改善大脑视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
提高的是双眼的视功能,而非仅仅弱视眼。
1.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知觉学习可提高弱视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减少拥挤现象,但均基于小样本、低随访周期实验设计。
2.目前尚无RCT研究将知觉学习与经典弱视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3.缺点∶
特异性过高∶对特定的视觉刺激进行训练对视力提高促进不佳。
训练任务枯燥无趣、重复性高。
(五)新趋势:液晶显示眼镜
以30s的速度在透明与不透镜片间切换,其本质是一种间歇性的遮盖疗法。
设计原理:在弱视治疗的最初h里,遮盖总时长与治疗效果呈显著的正线性剂量效应相关性;间断遮盖与连续遮盖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性。
缺点:弱视眼透光率相对差。
弱视未来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望为弱视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1.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能根据不同人群,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
2.能实时记录用户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化的训练控制。
3.VR/AR/MR技术的结合可以使弱视治疗精准化、便捷化、趣味化,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以上内容整理自孙朝晖教授的演讲《弱视治疗及其新进展》,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彩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5月1日,知名斜视专家亲临菏泽会诊,预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