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长高季来了不想孩子矮小nbsp

时间:2016-11-23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又是一年幼儿园、学校的体检季,你家孩子长高了多少?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季节性,其中春季(3-5月)长得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哦~

如果不想让你家的小盆友被老师在体检表上留下“矮小、粗壮”的结论,就赶快抓住春季黄金月,为孩子长高助一臂之力吧~

每年3-5月为孩子的长高旺季

专家表示,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们来说,3-5月为长高旺季。

因这3个月阳光充足,户外活动开始增多,维生素D可在体内得到转化,促进钙吸收。

若发现孩子在3-5月的长高季仍长得慢,家长需提高警惕,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进行检查,以排除病理性的长得慢。

对于3岁至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每年身高应增长5-7厘米。

若增长值小于5厘米,可能是生长轴有问题,应积极排查矮小的可能。

若增长值大于7厘米,可能是性腺轴出了问题,应积极排查性早熟。

早牛奶晚酸奶最长个儿

建议早餐喝一杯牛奶,晚上喝一杯酸奶。

酸奶的含钙量及吸收均高于牛奶,晚上喝酸奶还有利于消化。

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非常适合孩子们吃。

但在吃豆腐时,应避免与钙同食,否则易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质。

还有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虾米或喝骨头汤补钙,这都是误区。

虾米含钙量虽高,但不利于人体吸收,且铅含量高;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很少,而油脂却很高,即使加了醋,释放出来的钙也很有限。

建议给孩子吃芝麻酱,不仅含钙量高,吸收也好。

跳跃、悬垂运动最利于长高

父母都很高,但孩子却不怎么长个儿,这种情况与生活方式有关。

运动的孩子长得高,身体也好。

因运动可提高生长激素的敏感性,加速其分泌。

跳跃、悬垂的运动项目更有利于孩子长高。

比如单杠悬垂、跳绳、摸高、游泳、打篮球等,都是利于长高的运动方式。

至于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以动作轻,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因剧烈运动而损伤关节。

另外,合理睡眠对长高也很重要。孩子在每晚9点前应上床睡觉,因晚上10点-12点、凌晨2点-4点,是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时段,错过了会影响长高。

4-6岁是矮小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期

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期。

第一个是4—6岁,这是孩子矮小诊断、治疗的最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可看出是否存在缺陷。

排除孩子有无影响长高的先天性疾病,如垂体瘤、染色体异常、性早熟、遗传代谢病等。

4岁女孩平均身高为1.14米,男孩为1.15米。

第二重要期是青春期前期,一般在8岁左右。

赶在性发育前,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生理年龄与生活年龄是否相符,身高是否达至标准,有无性早熟迹象。

8岁女孩平均身高为1.29米,男孩为1.30米。

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第二性特征出现,都是性早熟表现。

第三个重要期是青春期,这是孩子窜个儿的重要期。

12岁女孩平均身高为1.56米,男孩为1.53米。

家长应从孩子出生开始定期测量并记录身高和体重。

若发现孩子比同龄、同性别的孩子要矮一截,或身高矮于标准身高,应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就诊。

年龄越小,骨骺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

另外,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身高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但事实上,微量元素和营养只能导致孩子偏矮,绝对不会导致矮小的发生。

建议家长定期为孩子做骨龄监测,这是诊断孩子是否矮小的第一步,可明确孩子是早长、晚长、性早熟,以及预测最终身高。

0-10岁孩子身高体重对照表

宝宝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宝宝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

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

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

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父母平均身高×0.+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父母平均身高×0.+25.63(厘米)

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母亲身高)÷2(厘米)

春天给宝宝晒太阳也包含一个个重大的学问,一起来学学晒太阳的5个学问吧……

一、Where——哪里晒?

宝宝可在室内阳台上晒太阳,注意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研究表明,隔着玻璃测试,紫外线透过不足50%,若到距窗口4米处,则紫外线更少,不足室外的2%。所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实际上没什么作用。等到宝宝满月以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这时可选择性地到一些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公园晒太阳。去公园环境较好,空气质量也高,对宝宝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另外,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晒太阳时不要在靠近街道的广场,例如,马路边或人多嘈杂的地方。记得空气浑浊、汽车尾气和太多的粉尘对宝宝呼吸道不好,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When——几时晒?

为了让宝宝科学合理地接受日光的滋养,宝宝在三四个月大后,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方可外出晒太阳。如果宝宝月龄较小,可以打开窗户或者在平台上接受日光浴,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有的妈妈怕宝宝吹风,常隔着玻璃让宝宝晒太阳,岂不知紫外线穿透玻璃能力较弱,大部分紫外线被阻挡在外,故而降低了阳光的功效。

在时间的选择上,以目前的天气情况看,以9时至11时、16时至17时为最佳。不管哪个季节,12时至16时这段时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这个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随宝宝年龄大小和宝宝对阳光的反应能力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一两小时为宜,但建议每天晒太阳的时间最长不要超过两小时。提醒一下各位妈妈,在晒太阳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让宝宝多喝温水或盐糖水,并用温水给宝宝擦身。

三、Who——谁能晒?

首先是对花粉过敏的宝宝,应尽量减少户外晒太阳的频率;其次是对患有佝偻病症状或平时从未服过鱼肝油和钙片的宝宝,特别是营养不良或人工喂养儿,应先服一段时间的维生素D制剂,以防在晒太阳时突然发生抽风。

“抽风”又称为“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使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具体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面色由红转青,头转向一侧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动。

秋冬季出生的宝宝,由于天气寒冷,父母很少带宝宝出门晒太阳,如果有没有及时补充鱼肝油,宝宝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就会不足,钙就不能够被充分地利用去强骨健齿,但血液中的钙浓度尚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春暖花开时,如果猛晒太阳,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就会迅速增加,血液中得钙被运送到骨骼中,加速骨骼的钙化,钙就会沉积在骨表面,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液中的钙浓度下降,若下降达一定水平就会发生抽风。

所以,做为妈妈的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宝宝是什么样的体质,晒太阳也不是每个宝宝都能享受的专利,要适可而止。

四、How——怎么晒?

很多人不禁有疑问,带着宝宝怎么晒?该适当的露出哪些部位呢?

部分妈妈怕宝宝感冒,给宝宝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但这样晒太阳是很难达到吸收营养成分的目的。给宝宝晒太阳要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在保证宝宝缓和的前提下,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

晒太阳主要是晒宝宝的手、脚以及背部。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脸部及眼睛。强烈的太阳光长时间照射脸部,容易引起脸部干燥甚至灼伤。阳光直射眼睛容易损伤宝宝的视力及眼部健康。所以家长应该注意防范避免阳光伤及宝宝。

在晒太阳的时间内宝宝容易感觉很热,如果宝宝衣物太多,会出现流汗、面色发红甚至呼吸急促等特征,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会引起宝宝不适甚至生病。晒完太阳之后家长应及时为宝宝添加衣物,因为在阳光下宝宝毛孔打开,回到阴冷的室内更容易吸收潮气,招致感冒。所以家长在带宝宝晒太阳时应该密切注意宝宝的身体发热情况,及时为宝宝增减衣物。

晒太阳时宝宝因为流汗运动等原因会损失一部分水分,所以,晒完太阳之后家长应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同时,应该及时给宝宝洗脸并涂上润肤露,避免宝宝皮肤过于干燥而出现皮肤问题。

五、AFTER——晒完后怎么办?

晒太阳时不宜空腹,晒后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

洗澡会将皮肤中的合成活性维生素D的材料“7-脱氢胆固醇”洗去,降低了钙吸收的作用。晒太阳时,宝宝因为流汗运动等原因会损失一部分水分,所以晒完太阳之后妈妈应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

带宝宝晒太阳时,不要因为怕宝宝感冒,就给宝宝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这样晒太阳很难达到目的,因为春天太阳中的紫外线较夏天弱,紫外线要透过衣物再到达皮肤就很难。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此外,要给宝宝准备些宝宝专用的润肤霜。

最后,要在这提醒各位家长,父母在带宝宝晒太阳后,应多给其进食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维持宝宝皮肤的正常功能。对一些可诱导春季性皮炎的光感性物质如油菜、菠菜、莴苣、无花果等,家长应尽量少给或不给宝宝吃。

(综合自:北京北京网络)

新媒体编辑:郝丽娜韩慧竹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转载注明  http://www.qbkaw.com/zlff/88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内斜视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