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曾国藩这3句识人心法,成为人生的高端

时间:2024/10/14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1、脱骨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把稻谷的外壳脱去,而稻谷的精华,米粒就会露出来。

这就犹如人的精神,内在品质。无论外表的装饰怎样的变化,衣服怎么穿,妆怎么画,怎么打扮,这个人的内在精神品质,就是他的神,是不会改变的。

有句话叫以貌取人,貌就是外在,真正厉害的高手,是能通过外在的言行,洞察到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品格和性情。

2、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要考察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好人,奸邪还是忠直,就要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眼睛的动静神态,就可以反应一个人心中的情绪和感情。

首次见面的时候,先移开视线的人,性格通常比较主动。

眼睛流露善意,心底必定慈悲。眼睛横竖,性情刚烈。眼珠暴突,性情凶恶。眼睛斜视不语,心怀嫉妒不满。

眼神散乱,说明他也没有办法,向他请教也没有用。

眼神横射,仿佛有刺,说明内心对这件事异常的冷淡,想找他帮忙,不用开口了,应该赶快离开,好好想想他如此冷漠的原因,再做谋划。

目光有点不定的人,多处于精神不安定的状态,心中有怨气,而且还有些焦躁不安。

眼珠转动快速,说明第六感官敏锐,能快速看穿人心。反正眼神呆滞,容易受人的影响,情绪化。

在《冰鉴》中很多地方都提到眼睛的动静,可见曾国藩在识人过程中对眼神的重视。

3、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

声与音,其实是很相近的,其中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是可以听出来的。

曾国藩说,声与音之间的区别,与音质和音色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似乎取决于说话人的表情和显露于外的各种神情。

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是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雅,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伪做作。

说话口齿伶俐,却又不矫揉轻佻的人,说明自身涵养深厚,能享盛名。

能说会道的人,大多反应速度很快,思维比较敏捷,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人际关系也会很不错。

在说话的过程中,软磨硬泡的人,性格顽强,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在谈话过程中滥竽充数的人,多是胆小怕事,遇到事情推卸责任,凡事只求安稳太平,没有什么野心。

曾国藩作为晚清的重臣,除了众所周知的军事才能之外,识人方面还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就说过:“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冰鉴》是一本识人,相人的技巧总结全书,即使到今天,也是很有用的,民间有句话叫:“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掌握了这些识人心得,你在交友,求职,求学,生活,择偶,只要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都能得遇良人,人生顺遂,事半功倍。

曾国藩三册家书+冰鉴+挺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精选月销量¥4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注明  http://www.qbkaw.com/zlff/2119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内斜视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