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S2018颜建华斜视的误判
哈哈
童资讯,每周二、四
新鲜干货奉上
白
1
.9.13
演讲专家
颜建华
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斜视与弱视科主任
前言
今天很高兴能在全国眼科年会《小儿及斜弱视第一单元:斜视弱视》跟大家分享,这次的演讲主题是《斜视的误判》。下面是主要内容。
角膜映光法
1、斜视?
在斜视检查里面,我们最常用的是角膜映光法。但通过角膜映光法就真的知道患者是否是斜视吗?是否需要手术吗?
比如下图,这个患者是在一周前就诊的,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外斜,因此家长要求做手术。
但是真的需要手术吗?我们用手将他的左眼遮盖住,他的右眼是外斜的;再把右眼盖住,左眼同样外斜。再看眼底,我们可以看到黄斑往颞下方移位的很厉害,所以他才会斜着视物。
这时,我们回看第一张图片,就会发现他是用左眼在看你,如果这时用交替遮盖检查的话,会发现他的眼球是从里面往外走的。那么这个情况还需要手术吗?还是外斜吗?
同样的道理,再看第二个病例。下图中的患者,今年27岁,过来就诊时也要求做手术。我们可以从图片中看到,存在明显的内斜。
我们再用交替遮盖法检测,发现当遮盖左眼时,右眼内斜;遮盖右眼时,左眼内斜。检查眼底发现,双侧黄斑和颞侧的大片视网膜存在缺失,因此他眼睛视物时,需要内斜位看,才能看得见东西。因此这个患者是否还需要做内斜手术呢?答案是不能做的。
2、双眼正位?
有些情况,我们用角膜映光法查看正位的,但实际上是存在斜视的。比如:
(1)调节性内斜视
我们一般使用角膜映光法检查,常用的工具是小电筒,但由于小电筒作为注视视标,较少使用调节,很容易会出现误判,因此我们一般建议使用调节视标。目前调节性内斜视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1/4,占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的1/3。
比如下图中的患者,在使用小电筒检测时,眼位时正常的(左侧小图);但在使用视标时,右眼出现明显的内斜。
(2)间歇性外斜
间歇性外斜常常出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因此我们要通过反复遮盖、看远、看生活照片进行检查诊断。间歇性外斜是占比最多的一种斜视,在国内大概占斜视总量30%~40%。
比如下图中的患者,在使用九方位斜视角检测时,是正常的。但是遮盖后(下方的两个小图),却出现了明显的斜视。
(3)DVD(分离性垂直性偏斜)
DVD平时看不怎么斜,但使用遮盖时,会慢慢的出现斜视,如下图。
调节性内斜视
内斜与远视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种关系。下面我们总结了小儿斜视的矫正方法,如下图。
下图中的第一排是完全屈光性内斜视,患者没戴镜时右眼内斜,戴镜后,眼位正位了;第二排是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看远的时候不显,看近的时候就较为明显,在使用双光镜片后,眼位变成正位;第三排则是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不戴镜时右眼斜视明显,戴镜后有所改善。
那么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错误呢?
调节性内斜视最常见的错误处理方法有(1)远视欠矫:只矫正视力;(2)采用快速散瞳检影:足度镜也会内斜;(3)戴了1%阿托品检影结果的足度镜,医生没有解释戴镜短期视力模糊,患者就可能不戴镜或从镜片上方视物;(4)戴足镜3个月,镜下有>10PD内斜,诊断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要求手术矫正这部分斜视的。这时候,我们应该建议再观察一年;(5)忽视2~3D的远视。
先天性眼球震颤
大家先看下图的眼底,看能否看出问题?
再看下图的对着黄斑做的OCT,可以发现它是平的。这时我们就发现这个患者的黄斑不明显。
我们再看下他的A-V,发现他是有的。但是如果是没有的,就要小心了,因为可能是假外V。
如下图,第一次检查可以看到有点斜视,但是第二次检查时发现已经融合了。
DVD-DHD-Ou
下图是一个DVD-DHD都有的患者,当我们遮盖时他眼睛是往上飘、往外飘,眼位不怎么斜的。
当我们再看下图,第一列的上下两个图是不是内上角看近,这就是DVD容易出现的。如果我们把电筒不放那么靠前,稍微偏后,鼻子就会堵住光线就相当于遮盖,眼位也就正常的。这时就很容易把DVD误诊为下斜肌的亢进。
我们再看下图,第一二张小图,像不像A征。但最下方的两张小图就没有了,这个跟上面DVD的道理一样,DHD在往下方看的时候,用东西把眼睛罩下,堵住光线就没有斜视了。但是这个很容易误诊为假性外斜A征。
如果你很细心就会发现这个患者既是A征,又是下斜肌亢进,觉得很奇怪。因为A征都是双斜肌亢进的,因此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假的。
忽视病因或影像检查
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斜弱视大夫不够重视的。下面举个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例子。
下图的这个患者,看图明显是内斜,但是眼球运动是正常的。后来给她做了核磁共振,发现她脑袋里面肿瘤导致的。
再比如下图,这个患者初步检查发现右眼上斜肌,下转受限,这时我们可能会诊断为下斜肌麻痹。
但给他做了影像检查后,发现眼球后面有一个肿物。
精彩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瞳圣视光专家解读的九大眼睛问题值得收
- 下一篇文章: 斜视诊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