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视力和座位的那些事儿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听说坐在前排的孩子不近视,学习还好。真有这回事?
我打算跟老师说说,给孩子调个好座位。就不知道坐第几排对孩子眼睛最好?
怎么办?我儿子坐在边边上,没有正对着黑板,只怕要看成斜视了?
教室里真有所谓“黄金座位”?
这可真是难为了班主任
“黄金座位”
救得了眼睛?
“黄金座位”是指教室里
二三排正居中的那几个位置
很多家长都有“黄金座位”情结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
太靠前影响视力
太靠后又看不清
正对着黑板,离得又近
眼睛自然就不吃力了
家长朋友们快醒醒!
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眼睛在看距离5米~6米处的物体时
基本无需动用眼肌调节
物体就能很好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这时视物清晰、眼肌放松
但在观察5米以内的物体时
就需要通过眼肌的收缩调节
物像才能落在视网膜上
因此,物体离得越近
眼肌收缩程度就越强
相应的负担就越重
座位与视力之间的这点事儿
这下你懂了吧?
“孩子坐在教室两侧
眼睛会不会看成斜视啊?”
这另一种担心怎么破?
坐在两侧
难道就意味着是眼睛斜着看黑板吗?
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
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
斜视发生时
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
斜视的成因
有先天的,后天的外伤
高度屈光不正等情况
都可能导致斜视
所以只能说
近视的人更容易斜视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
重要的就不是位置
而是配镜了
更重要的是
每所学校都会定期调换座位
这样不仅对孩子的眼睛调节有好处
还有助于早期发现近视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人出生后,眼球依然在发育,为的是达到眼球长度和屈光状态的平衡,让图像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正常眼的屈光力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互相匹配,外界光线的焦点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如图A)
近视是眼轴拉长或屈光折射率增强,导致外界光线进入眼睛后聚焦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清晰成像。(如图B)
户外活动不足、睡眠时间不够、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行为都是引发近视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旦出现喜欢眯眼看东西、频繁眨眼、经常揉眼睛、斜眼看东西、经常拉扯眼角、经常皱眉等情况,可能是近视的前兆。
更容易近视,该怪谁?
如果说孩子有些近视,那么可能是掉到了下面这些“坑”中。
遗传因素:真得怪爹妈
爸妈都是近视、有一个人是近视、两人都不是近视,这三种情况下,孩子发生近视的比例大约是6∶3∶1。不仅如此,如果爸妈近视都在度以上,那孩子就更容易发生近视了。
如果爷爷奶奶都不近视,爸爸妈妈也是后来才近视的,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会!虽然你不是天生近视,但你后来近视了,你的遗传背景也会改变。就算做了近视激光手术,孩子近视的可能性还是比非近视父母的孩子要高。
环境因素:太亮太暗都不好
太亮、太暗、炫光、反光的周围环境,对眼睛影响很大。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灯光不够明亮的写字桌、忽明忽暗不断晃动的公交车、反射不均匀的黑板、过亮的教室……
孩子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中,费力地看东西,会引起视觉疲劳,增加近视的风险。
习惯因素:近距离用眼太多
近距离用眼,与近视的密切关系已经强调了好多年。
研究表明,一段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后,会出现短暂性近视漂移。而当这种近距离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发生的频率高了、持续的时间久了,就可能变成永久性近视。
过多近距离用眼,不只是看戒不掉的电子产品,看书、看报、看琴谱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
预防近视,别再拖了!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出,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
所以,预防近视,不能再拖。
定期检查孩子的眼睛
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去检查眼睛。不少情况都是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后,才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往往为时已晚。
对于0~3岁的孩子,首先要排查一些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眼病。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等。
此外,儿童会存在一定的远视度数,即远视储备。3岁左右孩子有度左右的远视,到7岁为度左右。有远视储备就好像有一笔钱存在银行,还有得花,离近视还有点空间。
定期检查远视储备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干预。这也是预防近视的重点。
足够的户外运动时间
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或者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如果每周累计的时间能超过15小时,效果会更好。
足量的户外活动可以抵消近距离用眼带来的近视。在户外,紫外线会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阻碍近视的发生。
所以,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不要继续宅在家里,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玩玩,让眼睛也晒晒太阳。
电子产品要限时
给手机平板设置密码,限制使用时长。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让一岁半以下的宝宝接触电子产品;2岁~5岁孩子每天不超过1小时;5岁以上的孩子同样不能松懈。
如果要看动画片,最好投到电视屏幕或用投影仪看,保证足够的距离。看平板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15分钟。手机屏幕小,建议尽量不接触。
素材来源:健康中国学习强国
- 上一篇文章: 斜视矫正手术您知道多少斜视科普专题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