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S刘陇黔先天性婴儿型
Hey~
我们又见面啦
新鲜会议干货奉上!
.09.14
前言
我们早期暴露了例先天性内斜视伴随异常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VD25例占26.5%;眼球震颤32例占24.2%,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弱视有10例占7.5%,下斜肌功能过强单眼18例,双眼26例,共计38例,占33.3%。这个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刘陇黔
临床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眼视光学系主任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学组委员
斜视和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四川医学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医师协会侯任会长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眼视觉保健分会主任委员
四川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和视光学组组长
中国第一个国际视觉发育视光师协会(COVD)资深学术会员
尊敬的主席以及各位同道,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先天性(婴幼型)内斜视。
01
先天性内斜视
定义
1、内斜视是指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的内斜视,是儿童斜视中常见类型。
2、发病时间早,一般在出生后3-6个月。3个月以前,孩子双眼协调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3个月以前,如果出现了内斜视,我们不做出诊断。3个月以后出现的内斜视,我们才做出诊断。这些斜视发病的阶段,正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患儿视觉功能发育影响更为严重。
发病率
1、斜视的发病率:人群的1%-5%
2、先天性内斜视占所有内斜28%-54%
3、足月健康新生儿1%
4、由于早产或缺血/缺氧脑病等围产期并发症的患病率更高
发病机制
1、解剖异常
2、Chavasse神经反射理论:视皮质不能抑制婴幼儿期较强的集合
3、Tychsen双眼失联理论
4、融合功能异常
02
病例讨论
这个病例是一个1岁的男孩。下图是他的详细情况。
我们之前有提到,围产期异常的儿童,他的发病率很高。下图是他的九个方位的眼位图,可以看出是一个交替的内斜视,正前方显示的是左眼内斜,表现的是一个交替的内斜视,斜视角比较大。
03
临床特点
1、内斜视发生在出生后六个月之内
2、斜视度较大:30-60?
3、不受屈光状态、注视距离影响。就像前面讲到的患儿,戴镜与不戴镜基本上相差不大。配镜之后,斜视度并没有明显改变。
4、与调节关系不大
5、屈光状态:轻度、中度远视占90%
6、交替注视,弱视发生机会不大
检查
1、屈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因为要与后面所讲的内容鉴别诊断,所以要睫状肌麻痹。
2、眼部全面检查。不能说因为他有内斜,而忽略了其他器质性眼疾的检查。
3、斜视检查
(1)遮盖试法
(2)角膜照影法
(3)眼球运动
4、知觉方面(比较大的孩子适合做)
(1)Worth四点灯
(2)线状镜
(3)立体视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多数表现为
1、双眼运动时内转力强、外转力弱。这与眼睛长期的内斜有关系。
2、如伴有弱视,则弱视眼的外转运动表现不足更明显,致使检查者常常不能肯定患儿是不愿意外转,还是外直肌麻痹。所以要做Worth四点灯检查,做鉴别诊断。
3、检查时要分别检查单眼和双眼眼球运动功能进行鉴别
04
临床特点合并症状
1、上斜肌麻痹
2、下斜肌功能亢进
3、眼球震颤
4、分离性垂直斜视
5、弱视
我们早期暴露了例先天性内斜视伴随异常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VD25例占26.5%;眼球震颤32例占24.2%,这个比例是比较高;弱视有10例占7.5%,下斜肌功能过强单眼18例,双眼26例,共计38例,占33.3%。这个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病例图片
这是一个合并双眼上斜肌麻痹的先天性内斜视患者。这个患者年龄比较大,可以从图片看出,向下看的时候,左眼的上斜肌功能不足。
这是一个合并双眼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先天性内斜视患者。
这个孩子她早期做了一个双眼内直肌后徒术的调整,虽然内斜手术在10年前已经做了,但是DVD并没有得到改善。前来就诊的时候,她的DVD更加明显。
05
鉴别诊断
眼球后退综合征
首先需要鉴别诊断是眼球后退综合征,也就是Duane综合征。具体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先天性展神经麻痹
第二个需要鉴别的是先天性展神经麻痹,具体如下
1、原位是内斜视如一侧受累,有代偿头位:面转麻痹眼侧以保持双眼单视
2、遮盖法可以鉴别:先天性内斜视患者如遮盖注视眼数小时或数天后,未遮盖眼可外转,而真性外直肌麻痹的眼外转不能
3、可用娃娃头转动试验鉴别真性外直肌麻痹的眼外转受限
婴幼儿调节性内斜视
第三个需要鉴别的是婴幼儿调节性内斜视。
1、一般发病比较早,发生在6个月-7岁,屈光状态多为中度以上远视
2、初为间歇性,戴镜后好转,斜视度多小于30?
知觉性内斜视
前面已经特别强调了,发生先天性内斜视要进行系统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的病变。有些早期可能有单眼的视力丧失,但小孩子不会描述,单眼视力丧失之后就会出现内斜视。下图所示的这个孩子,他的右眼已经出现了白瞳症,它是一个眼底的病变。除了眼内肿瘤、先天性被内账脉络膜缺损、高度远视等,都有可能出现知觉性内斜视。因为一直眼睛视力下降,导致双眼视觉发育受阻,从而导致内斜视。
06
治疗
治疗的手段主要包括屈光矫正、弱视预防和治疗以及斜视的矫正。
屈光矫正与检查
屈光检查与矫正
1、睫状肌麻痹验光
(1)斜视的儿童应散瞳验光,内斜视应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2)了解异常的屈光状态,进行矫正
(3)手术设计重要的参数
屈光矫正我们前面已经强调了,睫状肌麻痹验光,尤其是要用阿托品。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他真实的屈光状态,另一方面,要跟调节性内斜视进行鉴别。同时,充分的散瞳,也有利用我们眼底的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的疾病。
2、远视可根据验光度给予适当的矫正
弱视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1)如果发现一个先天性的婴儿内斜视,如果他的斜视不具备手术的条件,我们要把单眼斜视转化为交替性斜视。而不是说,这孩子的手术时机不成熟,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对这个孩子的随访。因为有些等待手术或者手术条件不充分,从而放任不管,他这个单眼的斜视可能最后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弱视。
(2)遮盖主导眼
(3)遮盖时间为婴幼儿清醒时间的1/2-3/5
2、所致弱视类型——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1)严重弱视,视力一般低于0.1
(2)治疗困难
3、斜视的矫正、手术治疗或肉毒素治疗
已有一些报道使用肉毒素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全麻手术的风险。但是现在麻醉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并且安全系数非常高。而肉毒素治疗是要反复的注射,相对来说,它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并且比较麻烦。
07
手术时机
我们看一下手术矫正的问题,首先看一下手术时机。
1、最佳手术年龄在6个月开始,在半岁后尽早手术
2、尽早手术争取术后发展成双眼视
(1)1岁以内矫正内斜,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双眼单视和立体视
(2)2岁之前完成眼位矫正,可能形成融合功能
(3)4岁之后矫正眼位,极少形成融合功能
为什么要早期手术?
1、早期矫正眼位,斜视眼正常使用,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弱视。一个孩子如果在6个月的时候进行手术,如果手术后是正位,那么他以后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
2、促进婴幼儿双眼视功能的发育。
3、改善外观,消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现在小孩子对这方面都非常敏感。
手术时机
1、尽早手术的情况
(1)斜度大而且稳定的
(2)双眼能交替注视者
(3)无调节因素或仅有小部分调节因素存在
(4)能比较准确检测其斜视度的
(5)有垂直斜视或代偿头位者应尽早手术
2、暂缓手术的情况
(1)如果斜度小且不稳定
(2)有单眼严重弱视者则可先行弱视治疗
手术设计
对于先天性内斜视,我们一般采用内直肌减弱术。
注意事项
婴幼儿的眼球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幼儿眼轴只有17mm,到1岁左右也不到20mm,所以在手术量的设计上,应该在尽量保守。
再次手术的危险
1、外展缺陷
2、大于30PD的先天性内斜视
3、欠矫及过矫
4、晚期手术,也就是年龄比较大才手术
5、斜视家族史
08
小结
1、先天性内斜视发病年龄早,斜视角大
2、调节因素影响不大,且常伴随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眼球震颤、DVD
3、需要手术矫正
4、因儿童太小,检查不配合,且常合并有垂直斜视,二次手术的机会较大
5、只要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
6、根据术前检查结合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才能获得最佳和理想的效果
给你个机会,
童资讯下期干货主题由你定!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孩子近视不用管等到成年做手术就没事了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