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双眼屈光差值的变化趋势及

时间:2016-10-25来源:临床体现 作者:佚名 点击:

郁昕、冯雪亮、张馨心、贾楠

太原,山西医院

医院

摘要

目的

研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屈光差值的变化趋势和立体视的发展变化。

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总结。根据初始双眼屈光差值分为低度屈光差异组(双眼SE差≤1.0D)、中度屈光差异组(1.0D双眼SE差2.5D)和高度屈光差异组(双眼SE差≥2.5D);根据初始视力情况分为双眼视力相等组和弱视组。对初始视力与初始屈光差值的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始屈光差值随戴镜治疗时间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对初始屈光差值与末次立体视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

在平均(6.8±2.8)年后,末次随访时87例(82.1%)屈光差值为低度,14例(13.2%)为中度,5例(4.7%)为高度。①不同视力组别间屈光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P0.05);②不同的屈光差异组间的末次立体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P0.01);③戴镜后,随着年龄的增加3组屈光差值均有下降的趋势(F=.,P0.01)。

结论

初始就诊时,调节性内斜视伴远视性屈光差异者,初始屈光差值越大,初始弱视眼视力越差,末次随访时获得的立体视越差。随戴镜时间增加,双眼屈光差值逐渐趋减。

(如需阅读原文,请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转载注明  http://www.qbkaw.com/lctx/822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内斜视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