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视光专栏04近视的成因

时间:2021-2-23来源:临床体现 作者:佚名 点击:

本文作者简介

马薇

眼视光学硕士,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系讲师。擅长青少年近视防控、RGP及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国际角膜塑形协会亚洲分会资深会员(SIAOA),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IACLE)资深会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接触镜安全监控与视觉健康专委会委员。参编大学教材及科普书籍5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eye我所爱-呵护你的眼》主讲教师。

近视是当人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会聚于视网膜前。近视会造成视物模糊。近视的发病机制目前有各种假说,但研究结果普遍认可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但目前大多数青少年近视是由于环境因素。婴幼儿出生时大部分是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正视化」,在9岁左右时达到正视。但一些孩子受环境因素作用,眼轴(眼球前后直径)快速增长,则成为近视眼。

遗传因素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影响。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近视,则近视的遗传易感性使得孩子的近视可能性更高,近视的年龄更早,近视增加的速度更快。

年SAUR等对马来西亚40组家庭的代际近视患病率分析指出,父母均为近视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约90%,而父母一方为近视,则近视患病率约为24.5%。现在80、90后的父母很多是有一定近视度数的,他们的孩子出现近视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以前可能是初中高中才开始近视,现在检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近视的比例增加很快,而且呈低龄化趋势。

环境因素主要指户外活动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用眼强度。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极重,一二线城市儿童几乎小学就开始补课,尤其最近两年「网课」的盛行,更是让孩子们近距离用眼时间大大增加。由于在家在校的学习时间过长而导致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之前的不同国家及人种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近视患病率与户外活动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近距离学习时间过长与用眼强度过大显著促进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指出,儿童近距离持续用眼超过30分钟者比低于30分钟者近视率更高。因此建议近距离用眼应遵从「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望20英尺(约6米)远的地方,保持20秒以上时间。其他环境因素比如种族差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出生季节、饮食、父母吸烟状况等等也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视已逐渐成为一项全球化的公共健康问题,尤其是亚洲儿童中的发病率触目惊心。由于大部分近视是环境因素导致,目前需要尽可能地改善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做到家校配合,合理用眼。

华西视光专栏内容审核

刘陇黔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本科获学士学位,90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视光学教育创始人之一,中华眼科学会视光学组委员、斜视弱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及视光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眼视光学学会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四川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兼视光学组长,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资深会员,《中华眼科杂志》等编委,国际角膜塑形镜协会亚洲分会中国指导委员会委员,COVD(国际视光师发展协会)中国第一位资深学术会员。

撰文:马薇审核:刘陇黔编辑/排版:kenz图片来源:网络责任编辑:熊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bkaw.com/lctx/1770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内斜视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