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集合不足
人们希望能看清外界物体,能在任何注视方向、任何距离维持双眼单视,必须具备高度准确及完全协调的机制。当一物体自远处向近处移动时,为了维持双眼视网膜黄斑部的物像位置不变,双眼必须同时内转,这样物像又回到黄斑处;同样当物体自近到远处时,双眼必须同时外转,此为集合和发散反应。同样,人们需要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也需要根据距离需求聚焦,即进行节,调节为调整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并且调节与集合是有机相联的。不同距离的外界物体,于视觉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集合和调节,才能保持视物清晰、舒适和持久。
斜视由于破坏了双眼单视,容易在临床上诊断与处理;而非斜视性双眼异常,病情隐匿,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集合功能的异常、调节功能的异常、双眼融像力的障碍,可能会使患者在视觉行为中表现出视物疲劳、视物重影、眼眶胀痛、头痛、字体跳跃及复视等症状。发现与重视非斜视性的双眼视觉异常,并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用眼不适症状。
10
集合不足
集合(convergence)是双眼视觉不可缺少的一种异向运动功能,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以对准外物,达到双眼单视,以获得最佳立体视。集合不足(convergenceinsufficiency,CI)是比较常见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反映的是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的不协调。患者可在近距离视物时表现为外隐斜,远距离视物时表现为正视或较视近幅度小的外隐斜,AC/ALk率低,症状可以是非常轻微至非常强烈,一般易发生在小学生、大学生或用眼比较多的职业人群。大多数集合不足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调节功能障碍,有很多人随着老视的来临,集合不足症状也日益明显。在所有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人群中,集合不足是最常见的,也比较容易引起重视,集合不足的发病率约占总人群数的3%—5%。
一、症状
患者在一段时间持续阅读后会战现以下情况。
1.视近物时有重影、复视感。
2.书本上的字体发生流动、跳动。
3.眼部有牵拉、紧张感。
4.眼球酸胀,无法用眼。
5.阅读后或用电脑后即感眼周围疼痛。
6.视近时视物模糊、聚焦困难。
7.无法聚精会神。
8.希望尽量避免近距离阅读。
二、体征
1.集合近点增大,一般大于6cm,如在一眼前放置红玻璃做集合近点测试时,很快出现复视。
2.视近时出现外隐斜,一般大于6~8△,甚至视近时出现间歇性外斜。
3.近用水平隐斜测定时,外隐斜度数大于遮盖试验度数。
4.按照Sheard法则,聚散能力的储备应该是隐斜量的2倍,患者才无明显主诉症状;而在集合不足患者,正融像性聚散能力比较低。
5.AC/A值低(正常为4/1)。
6.调节灵活度降低,特痔别是双眼前放置正镜片时模糊像消除困难。
7.负相对性调节(NRA)降低,正相对性调节(PRA)增高(正常情况下,NRA为+2.50,PRA为-3.50)。
8.调节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一系列表现,单眼调节的灵活度、调节幅度均有异常。
三、诊断
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年龄、阅读习惯、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发生时诱因、伴随症状、缓解因素、全身情况等。
2.眼部一般检查。
3.屈光检查:如患者存在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先行屈光矫正,在屈光矫正基础上再行双眼视功能检测。
4.必须了解视远时双眼视情况:以排除分开过强和外隐斜、间歇性外斜等情况。
5.近用双眼视功能测趁:这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遮盖试验、近用水平隐斜测定、集合近点测定、AC/A、融像性聚散范围、调节灵活度、调节幅度测定等。
6.其他: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符合上述集合不足体征,即可诊断。
四、鉴别诊断
1.未矫正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特别是双眼屈光参差,都会影响阅读的有效性。在明确有需要矫正的屈光不正,并进行矫正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另外,患者除屈光不正外,无明显集合近点等异常。
2.假性集合功能不足患者原发问题为调节功能不足,集合不足为继发因素。此时配戴正镜片,在解决了调节功能不足后,集合不足的症状会自然改善,如仍有症状,则必须进一步行视觉训练与治疗。
3.外隐斜比较大的外隐斜,视远与视近程度相同,偶然出现间歇性外斜。如果出现间歇性的外斜,且患者有明显症状,则必须行视觉治疗,有时配戴三棱镜能明显改善症定状。
4.分开过强患者表现为视远时外隐斜和(或)外斜度数大于视近时度数。
5.集合麻痹突然发病,单眼内转功能正常,双眼同向运动功能正常,仅在近距离内双眼不能集合而表现出复视等症状,除眼部症状外可能同时伴有神经系统一些症状。
6.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由于眼外肌浸润、水肿等因素,引起眼肌运动障碍,继发集合功能不足,患者同时还可能有突眼、眼睑闭合不全、复视、视物模糊等症状。
7..垂直隐斜有些垂直隐斜,由于垂直方向的不平衡,也会导致继发的双眼视功能障碍,垂直隐斜患者可能有代偿头位,有助于鉴别。
五、治疗与处理
1.屈光矫正虽然不是集合不足的首选方法,但屈光矫正能够提高视觉的有效性,可消除部分症状。
2.附加镜片如加正镜片用于阅读,可改善同时伴有调节不足的患者症状。
3.应用棱镜使用BI镜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4.训练如推进训练、Brock线法等,能改变集合近点,改善集合不足症状。
- 上一篇文章: EYE知识电视性斜视,是个神马情
- 下一篇文章: 麻痹性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