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病机十九条备課笔記一
病机是本講义病能章中的一个部份,並不是病能和病机各是一章。病机十九条,在祖国医学中,也是一个比較中心的內容,历代医家对这十九条經文,都有程度不同的研究和發揮,因此,本章把它安排于一章之首,为了便于进行介紹,必須首先明确以下几点:
(1)对病机字意的解釋.王冰說:“病之机要”。謝利恒認为病机就是“病之机括”。总之用現代的語彙来說,病机是指疾病的主要关鍵問题。
(2)病机的基本精神:
1)把很多不同的証狀,归納于一种病因之下,例如屬火者五条,虽然証狀不一,表現不同,而其病因皆屬于火,这就便于临床掌握重点,只要掌握住治火这一原則,就可以解决一系列的証狀(当然治火的方法很多)如陽明腑实証,譫語腹痛拒按、便秘等証狀虽多,但只要掌握住陽明实火这一病因用承气湯下之,就可解决上述一系列的証狀,这就与本篇以病因归納証狀,有相互关系。
2)利用不同的病因进行分析疑似相同的証狀:例如某些証狀似乎相似,而兩者的病因实則不同,如諸轉反戾(屬热)诸痙項强(屬湿)二者虽都呈現角弓反張,而病因有热与湿的不同,这就是証狀虽同,而病因不同的一个例子。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十九条的价值,第一点是將某些临床証狀进行分类,从而把复杂的証狀提出綱領,作为据証求因的概念。第二点是它可以作为临床中辨析某些疑似証狀的方法。
(3)对“諸”和“皆”字的理解:我們首先举例来說明,如何正确理解“諸”和“皆”字,例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若按“諸”“皆”兩字的字义講,即凡是肢体振搖及头眩的現象都屬于肝,但事实上肢体振搖及头眩等不尽屬肝,例如伤寒論82条說:“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这些证狀的原因是由于誤汗而导致陽虛,应以真武湯扶陽利水,若是把真武湯証的头眩身瞤动也看成是屬于肝的掉眩,而用平肝熄風去治疗,这显然是極端的錯誤。所以历代医家有的主張要适当的补充經文,才能比較全面,有的認为所以不能概括全面,是由于經文有所缺簡,其实这都是把“諸”“皆”兩字看成包罗万有。我們認为本篇“諸”“皆”兩字的意义,只能代表至真要大論的范圍,即使广泛一些,也只能包括素問里面有关病机方面的一些論点,並不是举凡关于病机方面的学說都包涵在內,更不能包括后世学說。为什么这样說呢?我們現在已經初步看出內經作者非一人手笔,于此可知一篇文字是不能代表整个內經的,应該綜合全貌才能全面理解。至于自内經以下的医学理論,都是从內經基础上發展起来的,我們如果用發展眼光来看,是应該結合后世医学来充实病机十九条,而不能以病机十九条去包罗后世学說。若是机械于十九条之中来推敲它,不从發展方面看問題,这就無怪后世医家發生怀疑或論爭了。我們在每一条中对“諸”“皆”的解釋,都是从兩方面介紹的,一是介紹本文范圍內的疾病,另一方面是結合后世学說来对比,說明不能包罗一切的意义所存,这样介紹是否恰当,希望討論和指正。
这里附帶說明,为了便于討論,所以把十九条归納成为兩大类,即“六淫”和“上下五臟”兩个部份。
甲、六淫
(一)屬于火的一类
首先要明确一个問題,火和热的性能固然是相似的,但火不完全等于热,热也不完全等于火,例如瀉火药不等于是清热药,清热也不等于是瀉火药,这兩者虽不是一个絕对的界限,但事实上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一般說火是指以下几方面而言:
(1)是指部份壯热:一般的壯热不一定是火邪,因为寒邪也能引起發热,若在壯热的时候,同时伴有口渴、舌絳苔糙、神昏譫語的情况則为火邪(当然医学术語,有陽明热盛或热入手足厥陰等專名詞)。
(2)無热而精神失常:例如狂病的言語失常,一般都称痰火。
(3)机能偏胜:虽無發热而自觉心煩易怒、头暈耳鳴、舌絳等,一般称为肝火或虛火。(1~3条仅是不完全的归納,不是絕对的。)
上述1、2、3条中,尤以1、2兩条,与本文論火諸条有关。
诸热瞀瘛,皆屬于火
諸热:唐容川:“諸热指发熱惡热瘟暑等証而言。”
瞀:心中昏悶,即神志矇矓的意思。
瘛:抽掣的意思。
如前所述,火是指部份壯热而言,所以在發热、惡热、瘟暑等热性病的壯热过程中,火邪伤人神志則神志不清,如張景岳說:“热邪伤神則瞀。”同时热性病常伴有抽搐痙攣,所以張景岳又說:“亢陽伤血則瘛”。
我們認为諸热二字可以作壯热看,这才与后面的火字符合,但必須說明,某些壯热可以代表火邪,但不能把所有的壯热都称为火。
在临床中,發热神昏抽掣的患者,屬火邪的居多,例如金鑑兒科火郁生風的急惊風,就是諸热瞀瘛屬于火的一类,但是無热而單純發現瞀或抽掣的現象不一定都是火邪使然。例如:
中臟(中風证的中臟)→無热而瞀(五绝)→虚寒
慢脾風→無热而瘛、肢厥、便溏→脾虚寒
诸躁狂越,皆屬于火
躁:躁动不安的意思。
狂:狂妄。
越: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刘河間說:“热盛于外則肢体躁扰,热盛于內则神志躁动”。总之这是火邪亢胜的关系。景岳全書狂症鬥說:“狂病多因于火……当以治火为先。”清吳鞠通医案,对狂症多用直折苦降法,如黄連、山梔、蘆薈等。
形成屬火的煩躁狂越,可能有兩种病因:(一)热势由輕轉重形成煩躁不安,所謂邪郁化火。(二)五志郁結,煽动痰火,可以發現無热而躁狂的証狀。
但必須指出,躁証有些是陰躁,例如:“欲坐井中,但欲飲水,不得入口。”此証在人体陰陽机轉来說是陰盛格陽,在証候判断上是真寒假热,这就不屬于火。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屬于火
禁:口噤,即牙关紧閉的意思。
鼓慄:鼓是鼓頜,慄是身体战抖。
如丧神守:惶恐不安。
例如:某些溫热病火邪內攻的前期,往往有惡寒战慄口噤鼓頷,惶恐不安,繼而神志矇矓,甚或昏迷,这种情况临床是比較常見的,这是由于热邪不从外达,抑郁化火向内傳陷所致,它是屬于火邪的一类。
但是临床所見的口噤和鼓慄,並不是完全屬火。例如:存瘧疾發作时也發現鼓慄,但不是火邪使然;又如伤寒論所說的或已發热或未發热必恶寒,这是寒邪所伤,而非火邪。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逆:凡是机能本来向下,因病而反向上叫逆,如肝气逆横之类。
冲上:突然向前进行叫冲,冲上是突然向上之意,如嘔吐、呃忒之类。
这些証狀的产生是火邪迫逆冲上的关系,我們应該明确,冲逆現象固然屬火,但不是所有的冲逆都屬于火,例如:呃忒而伴有便秘,口唇干燥的現象,可用承气湯下之,这是因火冲逆;若因久病胃盧的呃忒,伴有脉沉息微、呃声低弱,多用理中以溫之,这是屬虚寒的呃忒,則非火邪所致。
再如嘔吐同样也有寒热的不同,陈修园說:“陽証的嘔吐,多是形色俱厉。”(这也說明冲上的冲字,用的非常簡練)一般多主以苦寒降火之味:但因寒而嘔吐者,須用吳茱萸湯的辛溫通陽,这就不屬于火。
诸病胕腫,疼酸惊駭,皆属于火
胕:医經精义:“胕同跗,即足背。”
張氏类經胕作浮腫解,按临床所見来推测,这一胕字不能作浮腫解釋,应作跗解,其原因有二:(一)由火邪所引起的全身浮腫,临床确实少見;(二)全身浮腫和疼酸惊駭很少同时出現,所以胕不能作浮腫解,若按跗来解釋比較妥切,例如足部的某些無名紅腫热疼的疾病,事实在临床上也多以清火涼血为主。考外科腎遊風的記載:“紅腫如云片,遊走不定,疼如火烘,由火邪内蘊,外受風邪所致。”(当然我們不是說腎遊風就是胕腫疼酸惊駭,但是按照文献記载,和我們临床所見,以及發病部位又相近似,所以說与此条經文相似)总之我們仍認为这是一些湿毒流火一类的疾病。
我們在临床上見到有些踝跗部紅腫灼热的患者,由于严重的疼痛,所以將体位固定于一定的姿势,因此可能發生酸痛的苦楚,甚至从夢中因疼痛而惊醒,所以說,疼酸惊駭,此类疾病古人多用苦寒瀉火的药品。
I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于《中医杂志》年第6期《內經病机十九条备課笔記》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易康寿研究中心内部整理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白癜风专家- 上一篇文章: 白内障青光眼,悄悄偷走你的视力
- 下一篇文章: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