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老母亲心头的一颗雷,提前爆了
对于想鸡娃的老母亲来说,近视是最大的拦路虎。现在孩子的近视率非常高,而且小学生近视越来越多,已上升为国家重要问题。青少年近视中,小学生近视的比例是50%-60%左右,中学生70%-80%,大学生的近视数达到了90%。
由于我们夫妻双方都是近视,老母亲还是高度近视,所以在我心里,对于娃一定会近视是有准备的。只是没想到,近视的这么早,这才幼儿园大班啊。老公不能理解我对娃近视的焦虑,觉得近视而已,很常见。其实我怕的不是近视,是高度近视。
娃他爸不知道的是,近视加深的程度与身体的成长是正相关的,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儿童,近视加深的速度会非常惊人且难以控制。而度以上就属于高度近视,会引起一些眼底的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的发病率会更高,视网膜脱落的风险也更大。
近视开始的时间及高度近视发生概率间的关系见下表:
以下是看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对关于预防和控制近视做了一个干货总结(信任的就当常识记住、执行,不相信的就自己去找资料验证)。
预防近视的误区
1、电子屏幕比书本更容易引起近视?
错!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证明电子屏幕相关的分辨率,亮度,闪烁频率对儿童近视会产生影响。所能明确的引起近视发生发展的因素更多在于用眼距离,而非视物对象。近距离看电子屏幕和书本引起近视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相比书本,小朋友会更容易沉迷于电子设备,导致近距离用眼时间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更易加重近视的发生发展。
2、预防近视的做法只要做了就有效果,多少而已?
错!大家都知道一些预防孩子近视的方法,比如要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屏幕使用时间,用合适的台灯等等。但是,只是进行这些预防的做法,但是细节做不到位,对预防近视没啥效果。具体的操作细节,我会放在下文护眼秘籍里。
3、网红的防治近视产品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近视?
错!近视是不可逆的,市面上不论哪个说自己能防止、治疗近视,都可以冲上去喊他一声:骗子!比如,传统智商税护眼贴、护眼仪器,主要的作用是让你闭目养神,近几年很火的高科技智商税防蓝光眼镜,鸡娃标配投影仪,护眼屏,更多是欺负你不专业,包括我们童年的共同记忆--眼保健操,同样不能治疗或缓解近视。
护眼秘籍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运动不是关键,白天的室外才是。晴天时每日需要2-3小时户外活动,局部多云或阴天就需要每日达到分钟以上才有效(累计时长,不是一次性的)。为了防止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带上太阳镜或防晒帽,但二者同时使用会显著减少光照度,不能起到近视防控的效果。同时,树荫下及戴墨镜或帽子的情况下,其光照度是可以起到近视防控效果的,但户外活动时间需要延长。
2、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偏食,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比如花椰菜、芥菜,玉米等。
3、避免吃太多的甜食,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4、学龄期儿童要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有效睡眠时间。
二、良好的用眼习惯
1、保证用眼时的照明条件,不在直射日光下看书写字;开着台灯也要把房间大灯开开。台灯选大光面,国AA级,显色指数90以上,色温k-k的。lux应该是最适合小朋友看书学习的光照强度。市场上有很多光照度计,它们可以比较精确的对光照度进行测量。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光照度APP(例如LUXLightMeterFREE)。
2、控制单次用眼时间,看书写作业时每隔20分钟要往6米远的地方,远眺20秒。每用眼1小时,可以做一做眼保健操,然后起身活动5~10分钟。
3、在写作业时要养成「一拳、一尺、一寸」的习惯,即:坐姿端正,胸口距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距离眼睛至少一尺(33厘米)、握笔笔尖距离指尖一寸(3.3厘米)。
4、观看电脑、平板的距离要遵循1:2:10原则——手机与电子书的观看距离应为1英尺(30cm);电脑观看距离应为2英尺(60cm);电视的观看距离应至少为10英尺(3m)。
三、电子屏幕使用标准
1、18个月以下,尽量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和家人短暂视频通话除外);
2、18-24个月,尽量让孩子少看电子屏幕,大人陪同观看、互动,总时长建议控制在20分钟左右;
3、2-5岁,每天的屏幕时间加总不超过1小时(每次不超过15分钟);
4、6-10岁,每天的屏幕时间加总不超过1.5小时(每20分钟远眺20秒)。
四、定期监测检查
孩子出生后,因为眼球小、眼轴短,所以小婴儿绝大多数都是“远视眼”,这就是常说的,能对抗近视的“远视储备”,远视储备的大小是天生的。随着孩子长大,用眼压力越来越大,远视度数逐渐向近视发展。定期检查如下:
?6个月大的孩子,检查重点在于有没有先天发育异常,有没有遗传性眼病、中高度屈光不正、斜视等。
?3岁是人生第一次全面眼科检查,一些屈光发育不良的问题最容易在3岁时候出现,检查重点在于发现有无弱视、斜视、双眼视功能发育异常;
?5岁学龄前的检查,小朋友的沟通能力提高,可以做主观检查,重点在于测量双眼视功能、检查屈光不正情况,为正式入学做好准备;
?入学后,孩子眼球还在发育,视觉系统持续变化,每半年要到医院眼科做一次检查,重点监测孩子的近视程度。
当发现孩子视力较低,或者两只眼睛视力不平衡,医院做一个更专业的医学验光,使用托品酰胺或者阿托品一类的药物放松睫状肌后得到一个准确的屈光度数,以此来判断视力发育是否正常。到医疗机构给小朋友建立屈光档案,它可以连续跟踪,检查相关的近视指标,包括眼轴,角膜曲率,散瞳后等效球镜度等,能够反映小朋友的真实屈光状态,客观准确的观察眼球发育的趋势变化,从而更早发现近视苗头,对小朋友的近视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视后有没有什么方法治疗?
近视一旦发生,其伴随的眼部解剖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矫正视力+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尽量让近视度数控制在度以内。
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国际公认的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主要是这三种:
一是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累积)阳光下户外运动。
二是配带框架眼镜。在目前的医学和科技水平下,只有配带框架眼镜是最安全有效的控制近视进一步恶化的方法。
三是佩戴OK镜,也就是角膜塑形镜。好处是白天不用带,每天晚上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形态,恢复视力,延缓近视的增长,达到要增长的近视度数减半的作用。但OK镜只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8岁以下的配合度没那么好,一般不建议验配;如果检查出来角膜太平、结膜有活动性炎症、干眼症状明显、眼压偏高等也都不建议配戴。另外OK镜一般只建议近视度数度以下,散光度以下的人佩戴。开始佩戴OK镜了,每年至少换一副,换一次万把块。OK镜是可以随时停,随时再开始,但对于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只有在配戴期间才有作用,一旦停用,就会恢复为配戴前的视力水平,也没有了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
四是使用低浓度的0.01%阿托品。使用效果具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用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有的效果很好。需要连续点两年,副作用主要是瞳孔散大之后的畏光、看近有点模糊,以及局部的过敏反应,低年龄段的儿童不推荐。同时,不是一上来就使用阿托品。而是其他方式效果都不理想的时候,才建议使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于不能戴OK镜的孩子,为了控制度数,有的医生会建议使用阿托品。
孩子近视到底要不要第一时间配眼镜?
会不会越带越深?
无论配不配眼镜,一旦近视了,度数是会越来越高,只是戴上眼镜会比完全不戴眼镜好一些。学龄期儿童近视配眼镜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孩子能看得清,不影响学习;二是如果看不清,用眼疲劳,近视度数会增长得更快。
近视后,必须随时戴眼镜吗?
首先,如果度数低,不用眼的时候可以不戴,但如果度数高,看东西模糊时,就一定要戴。其次,不是近视了就一定要戴眼镜。有时候近距离看书、写作业,本身不戴眼镜就可以看清的话,戴眼镜反而会导致眼睛内部自我调节,让度数加深。
总之,如果不影响看东西,就可以不戴,如果看东西模糊,感到用眼吃力,那一定要戴眼镜。
如何摆脱眼镜?
等孩子成年且近视度数稳定后,如果想摘掉眼镜,可以考虑近视激光手术。近视眼手术要求2年内的近视度数稳定(波动在50度以内),所以近视眼手术只针对成年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手术也只是对近视的一种矫正而非“治愈”,伴随着近视的眼球改变仍然存在,所以在手术后依然要坚持注意用眼卫生、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避免近视再次发展。
- 上一篇文章: 幼儿食谱amp保健知识四月4
- 下一篇文章: 高度近视不是一天变成的,眼科专家告诉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