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湘军治未病促进眼健康

时间:2021-11-13来源:患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文章作者:医院院长罗建国先生

国家卫健委年6月4日新闻发布: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高居世界首位,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30%,大学生约为90%,近视危害国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在我国依然严重,以黄斑变性为代表的眼底病成为视力杀手,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理性近视。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年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人数约万。盲和视觉损伤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已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对眼健康的认知率非常低,还需要大家重视眼健康,加强眼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及早对眼疾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帮助大家拥有更加健康的双眼势在必行。

眼健康管理是通过系统的眼健康教育,树立良好的眼健康意识、减少影响眼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规范的眼健康检查、评估、治疗干预及监测随访等手段,对眼的健康问题进行全程、全域式的管理;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眼健康问题,达到维持、改善和提高民众视觉质量的目的。眼健康管理的内容:一是开展眼健康教育;二是建立眼健康档案;三是对眼的视觉功能等进行检查评估;四是健康治疗干预;五是监测随访。眼健康管理的人群:一是屈光不正和老花眼等致的视功能异常者;二是视功能异常、视疲劳、干眼等人群;三是低视力患者;四是需要早期筛查的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五是其他眼健康问题者。

《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这里的“治”,并不单纯指医疗,还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内容。治未病的含义非常广泛,大致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病愈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将中医眼科理论、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在眼健康管理方面实现中医防控治疗取得理论与临床的新突破。充分发挥治未病在眼健康管理的作用。

1.未病先防。在没有眼病时做好预防,调养身体,避免、戒除不良嗜好,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入侵。一是顺应四时,防止外邪侵袭。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震问·移精变气论》说:“失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眼居高位,直接暴露于外,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若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能致各种眼病,尤以外障眼病(外眼病)为诸多。如风性轻扬,最易伤头目,而致目睛斜视、眼睑眨动、黑睛生翳(角膜炎)等,还可以使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眼底出血;火热之性炎上,故易攻犯眼目,而致胞脸红赤肿痈、白睛红赤、瞳神干缺(虹膜粘连)及暴盲(眼底出血、视神经炎)等。避免时邪,应顺应四时,适其寒温,锻炼身体,结合练气功,以增强体质。二是调和情志,顺畅脏腑气机。《银海精微·七情》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紧,忧伤肺其气聚,忧伤脾其气结,悲伤心包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眼科秘诀》指出:“怒则伤肝,肝气上冲,脑汁下坠。黑睛生翳,遮掩瞳人,不睹阳光,致令昏蔽、流泪,变异万状。”《审视瑶函》亦说,“怒则伤肝,肝伤则目损;”“为怒伤睛,怒伤真气。”。这全面论述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脏腑受伤气机郁滞就能引起眼疾。如临床上暴怒伤肝,肝气(火)上攻于目,可致眼部红赤肿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白睛赤脉满布,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渗出与出血等,与现在讲的精神因素致眼病完全相同。因此,必须七情和畅,乐观开朗,方能百脉和畅,脏腑安和,少生或不生眼病。三是讲究眼卫生,爱护好目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脏手、脏手帕擦眼,不共用手帕、毛巾、脸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审视瑶函》说:“劳瞻竭视,能致病而损光华;”“久视伤睛成近视”等。长期使用目力不当,可促使视觉功能减退。因此,阅读书写时姿势要端正,距离不宜过近或太远,阅读、书写宜30cm;读书、写字连续一小时要休息片刻,闭目、观看花草或两眼远眺;光线照明度应适宜,不要在昏暗的弱光下读书、写字,更不能在直接日光下或眩耀刺眼的电灯下读书、写字,不要躺卧阅读,或在坐车乘船之际、行走之中阅读或操作精细手工活等;尽量少用手机和电脑。四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饮食该饥饱适当,不可过饥过饱,也不可暴饮暴食和偏嗜偏食。过饥则摄取不足,气血生化之乏源,目失气血濡养而致眼病;过饱则会损伤脾胃,阻滞气机,酿成食积、疳积等而为患于目;而偏嗜偏食常可导致部分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发为能近怯远(近视)、肝虚雀目(夜盲)等眼病。《原机启敬·七情五赃劳役饥饱之病》所说:“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已既然,则生生自然之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不仅引起高脂血症,还会加速眼底动脉硬化导致眼底出血。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工作学习、文体活动等都有规可循,应顺应天时、地域,更该身心快乐,从而精神充沛、无病缠身。相反,久视则伤血,久卧则伤气,久坐则伤肉,久立则伤骨,久行则伤筋。房室不节,则耗血伤精,使目光无神,甚至造成内障眼疾(眼底病包括眼底出血)。五是避、戒烟酒。六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坚持常炼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登高望远,吐故纳新,还结合导引养生。七是积极应用中医特色疗法:保健按摩、针灸、推拿、药物敷贴、耳穴压豆、健目功等,使眼睛得养护,视力得提高。八是注意安全,防止眼外伤。九是防止遗传性眼病。注重优生,防止先天性、遗传性眼疾。如胎患内障(先天性白内障)、高风内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辘轳转关(眼球震颤)、旋胪泛起(圆锥角膜)等,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视力水平,因此提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及基因检查等可起到未病先防的积极作用。十是预防全身疾病导致的眼病。

2.已病防变。眼病已有,则应当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眼病的加重发展。角膜炎早期不抓紧治疗,就可发展而成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甚至角穿孔等严重后果。近视眼不控制,易发生眼底变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故及时诊治眼病,是治好眼病和保护好视力的关键。在及时诊治眼病的同时,还应注意调和情志,清心寡欲,少用目力,增加营养等。正如《审视瑶函》所认为眼病“治之之法,岂独药哉,内则清心寡欲,外则惜视缄光。盖心清则火息,欲寡则水生,惜视则目不劳,缄光则膏常润,脏腑之疾不起,眼目之患即不生,何目疾之有哉?”、“不但目之无病,而寿亦延纪矣。”说明了保持情绪乐观、爱惜目力、避免房劳等在眼病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病愈防复。是指眼病经治疗基本痊愈后,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复发。一是适当服药调理和使用中医保健疗法。服用调理性药物能调理脾胃,益气养血,增强体质。特别是治疗由于因火、痰、瘀、郁等所致的眼病时,多用辛温香窜或苦寒清泻的药物治疗,这类药物过多或过久使用,均会损伤正气、脾胃受损等副作用,故当眼病痊愈后,往往伴有机体正气的不足和脾胃运化功能的减退,因此,还应服调理脾胃、补气养血,或滋补肾阴、益肝明目类药物,以此帮助匡扶正气的早日恢复、脾胃功能的健运、身体素质的增强;配合使用药物敷贴、针灸按摩、浴眼明目功等方法,从而防止眼病的复发。医院复查。三是加强锻炼,劳逸适度,调和情志,起居有节,避感时邪。四是注意忌口,补充营养。眼病痊愈后,忌食生冷、五辛、香菜等发物,防止眼病复发;亦不可乱开忌口谱,应多食瘦肉、猪肝、蛋类、鱼肉、水果、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和枸杞子、菊花、石斛等药食同源中药,以增加营养、生化有源、正气充足,不使眼病轻易复发。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bkaw.com/hbby/189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内斜视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