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目不斜视并且永远如此
此生若孤注一掷
此行便向山而去
距离上一次在深夜里安静的写东西已经是一年前了,不得不感叹,时间真快。年初的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方式,所有人好像一夜之间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每天窝在家里看着各地区不断封城的消息和不断上涨的确诊病例数字,惶恐和不安充斥着每个人的心理。回头望去,这一切已经过去了十个月,如今疫情还未完全褪去,而大家仿佛也接受了与它共存的状态。
在这一年中,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应该就是常常与内心的自己对话,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想要的,如果不是那么究竟要的是什么。其实我骨子里应该是个很叛逆的人吧,只是从小一直活在“乖乖女”的人设下,长辈的话不敢反驳,在学校里也都是躲在角落里默默一个人,就是因为这样才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吧。如果从小就能做个一个很敢的人,那现在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呢。我喜欢很酷很飒的女孩子,喜欢勇于做自己的女孩子,可能因为我不是那样的人吧。所幸的是,现在的我好像正在摆脱某种枷锁。我开始敢于和工作安排不合理的领导叫板了,也不怯于表达真实的想法了,我会在朋友面前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了,我好像比以前不听话了,但是我更喜欢这样的我自己了。
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整整两年了,我一直在探索自己想做的到底是什么,这两年中我做过两份性质、行业完全不同的工作。总在面试中被问到为什么转行不做以前的工作了,我的回答往往是一些官方话术。但是内心知道,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了心仪的行业和心仪的工作,并且在为之努力。当然,所谓的努力中带有了一丝恐惧,可能是来自身边人不确切的支持和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我不敢大步走向它。很多事情别人只能给你一些意见,然后喊几句加油,而无法真正的帮你解决,怎样走过去还是要靠自己,因为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长辈的话我学会了听取而不是听从,我不会把他们放在同一战线,也不会将他们放在对立面,听取有利的经验,但是人生中该走的弯路一米都不会少。
这一年中,我遇到了许多人,有的人只是认识了两天,并且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见了。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能不顾忌的袒露内心与之一起谈论,并且开始有计划的推进那些想法。为了想要的我愿意孤注一掷,还记得我的朋友大美说过,想做什么就去做,反正你也一无所有。是啊,反正一无所有我也不会失去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东野奎吾写过“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家庭的原因导致我从小不敢开口要什么,在国外独自生活学习的那几年,我遇到过很多次困难,在无力的时候还是选择了一个人解决一个人扛下,即使那很难。我的妈妈总会说我“你怎么什么都不要”,我不知道如何反驳。以至于现在,在我想要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希望能够得到家人全力支持的时候,我不敢开口奢求他们给予我任何帮助,我还是要一个人面对,但是我接受这一切。我曾经是个很没自信又敏感的人,小时候没人说我唱歌如何的时候,我可以毫无准备的登台唱歌,后来家人说我唱歌跑调,这么多年就再也没有在别人面前开过口,甚至上学时最怕上的课就是音乐课。在挫折教育下长大的我,最深的烙印是如果别人夸我好,我是不信的,但你说我不好,我就觉得肯定是真的。分不清这两年是真的差,还是因为长大了,总觉得做什么都难,人际交往难,谈情说爱也难,最大的感受不是难过,是疲惫。
很多时候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出现在深圳这座城市,想了很久都找不到答案。不久前在抖音上刷到过两段站在对立面的话,一段是“你就应该去看看彻夜灯火的北上广,而不是待在这个11点连出租车都不跑的小县城里,换句话说,我希望你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一点”;而另一段话是这样的“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待在11点连出租车都不跑的小县城里的人有房有车有人爱,而待在彻夜灯火的北上广的我们除了多长了一点见识外一无所有”。我觉得这两段话都有道理,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跑去问了我妈,她说“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罢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有的人追逐没见过的人生,有的人就是喜欢待在小城市偶尔三两好友相聚;有人往大城市奔赴,有人前往深山里助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生活的很片面。突然之间我好像就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奔赴的是哪座城市......
希望接下来一切顺利
我会在那腥臭腐朽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手机看多了,会成斜视
- 下一篇文章: 同仁眼科专家屈光参差及其矫正对双眼视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