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门诊手记75岁高龄老人实施斜
写作人:刘荣春主任医师
4月20日,斜视手术后12天的刘大姐回院复诊了,看到眼前五官端正、神采奕奕的她,我被感动了。当我将刘大姐手术前后的照片展示在她面前时,她高兴的像个小姑娘。
病情回顾
几个月前75岁的刘大姐来到我的诊室,要求将自己躲在内眼角几十年的两只眼球摆在正中央。
从业几十年来,我经常在诊室、在公园、在马路边、在商场......见到有眼睛斜视的朋友,医院做手术,有一天晚上,家里的电话嘎然响起,是其他科室的一位同事打过来的“刘主任,您快打开电视,中央某台的这位节目主持人是不是斜视?”令家里的人忍俊不禁。
但几十年走下来,一位75岁的古稀老人主动要求行斜视手术还真是寥寥无几呢!
眼前的刘大姐温文尔雅、眉眼中透着暖暖的笑意,宛如影视作品中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太太,美中不足的是两只眼球均位于鼻梁处。俗称“斗鸡眼”。
高龄老人斜视手术更要慎重,接下来一番检查,发现刘大姐的视网膜黄斑区还有一个裂孔,凡事要抓主要矛盾,治病也不例外,讲明利害关系后,转至眼底病科行黄斑孔手术治疗。我心里想,经过这一番折腾,刘大姐还会接二连三的接受眼部手术吗?
潘美华教授刘荣春教授
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出乎意料的是,医院集团的潘美华教授来烟台做斜视手术时,刘大姐准时出现在候诊大厅,此时,她眼底手术注入的硅油还没有取出。
刘大姐患有高度近视,眼球前后径长度远远超出正常,是典型的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又称“重眼综合症”,需要做一种难度很高的手术,“Yokoyama”术式,需要调整四条眼外肌,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对这一切,刘大姐表现的很从容淡定。
潘美华教授实施手术中
潘美华教授在显微镜下娴熟地操作着,精准分离并保留了肌肉两侧的滋养血管,将每条肌肉都摆放在正确位置,并将外侧及上方的肌肉的一半巧妙地联结在一起,手术创面干净,手术进行的利索、顺利。观赏这样一台手术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术前
术后
术后第一天,我去病房查房,打开刘大姐眼睛上的纱布,两只眼球被不偏不倚、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两眼的中央,在我手中手电筒的引导下,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自如。手术宣告完美成功,真为她高兴!
刘大姐是12天前潘美华教授在我们院做的15台斜视患者中非常年长的一例患者(75岁)。几年来潘教医院为复杂斜视患者行手术治疗,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患者,其中有不少在外地手术效果不满意的患者,经过潘美华教授的严谨设计及精准操作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每每看到手术后患者的笑容,我心中就有两个字“值了”。
医院温馨提示:
潘美华教医院为斜视患者实施手术,如有需要请提前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家长注意孩子6岁前要治好的3种眼病,否
- 下一篇文章: 有哪些眼科医生一般人不告诉,但是说了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