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眼科微课堂之内斜视
内斜视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约占儿童斜视的50%。主要表现为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也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
宝宝出生后前几周眼位是不稳定的,可以是正位、外斜、内斜也可以是内外斜摇摆不定。新生儿两个月大时,所有的内斜就能解除,外斜要到六个月左右才能消除,因此,大多数新生儿是正位或者轻度外斜位,很少有内斜位。
在宝宝出生后前三个月,宝宝视觉发育最活跃也是最易受损害的,这一段时间被称为视觉发育的危险(关键)期。宝宝视力的发育可持续到7、8岁,但在后期发育缓慢且可塑性差。异常的视觉刺激如视觉发育早期模糊的视网膜成像(形觉剥夺)或斜视(两眼异常交互作用)可导致大脑中枢的永久损伤。因此,小儿眼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促进视觉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医院检查、治疗噢!
内斜视不仅影响宝宝的外观和身心健康,还可以形成弱视、视功能发育异常,可有严重视力障碍。内斜视的宝宝,由于一眼偏斜,同一物体的物象不能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影响黄斑中心注视,引起复视和视觉混肴。复视和视觉混肴引起宝宝视觉不适,脑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弱视。时间久了,宝宝不能双眼同时看同一物体,双眼视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的发育受到影响。
宝宝有内斜视了怎么办?
内斜视可以分很多种类型,通过医生专业的检查以后,有的宝宝可以通过戴远视眼镜后内斜完全矫正,那么随着宝宝的发育,远视眼逐渐“正视化”,远视度数逐渐减小,最后当摘掉眼镜后,宝宝的内斜也就没有了。
有的宝宝戴远视眼镜后内斜只能矫正一部分或者不能矫正,那么观察一段时间后内斜度数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国内外专家根据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内斜视的宝宝2岁以内通过戴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能很好的重建双眼视和视功能,宝宝年龄越大,恢复的效果越差。
小儿眼科医生提示您: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医师张利医院斜视与小
- 下一篇文章: 眼科小知识什么是斜视内斜视共同性